国际上通胀的警戒线为5%,如果上升为两位数的通胀就是恶性通胀了,这就是说我们国家目前的通胀率,已经接近国际警戒线。现在已经到了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市场管控的时候了。
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来看,本月猪肉和蛋类环比涨幅虽然有所收窄,但是食用油、禽类的环比涨幅依然超过六月,在新涨价因素不断显现的背景下,第三季度CPI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可能接近15%,这就说明现在的情况已经非常危险了。尤其是三季度即将要召开全国党代会,新老领导集体将实现交接,在这个时候是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的。
表面上看,今年物价还是属于结构性上涨,主要是由食品和价格上涨引起的。但实际上,我国物价正在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转化。今年以来,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通信等四大类消费品价格涨幅均一直为正,物价全面上涨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现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食品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受自然灾害频发、游资炒作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大米、蔬菜、水产品和中药材等价格很难下降。同时,由于猪肉在我国消费篮子中的比重高达9%,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猪肉价格的高涨对CPI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国际方面,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因全球粮食库存下降、总需求增加且农作物总产量增幅有限,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全年,全球食品价格将维持在高位运行。二是从中长期来看,受刘易斯拐点临近、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长期上涨压力。三是流动性总体过剩的局面不会改变,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和基础依然存在。四是PPI增长较快,向下游传导压力依然巨大,传导的过程还将持续,物价上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大问题了。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的应对办法主要是多发行钞票,这导致了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我国现在是世界第二进口大国,所以多数时候只能被动地接受涨价。但是我们国家的货币同样超发,这是为了战胜危机不得不付出的成本。但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左右,但是农业产值却只占GDP的不到10%,这种社会生产结构显然是极不合理的。
陆远航越看越感到郁闷,他这个时候才彻底明白了中央为什么要成立经济调控委员会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非要调整不可的地步了,长此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改革开放几十年,没有多少用处的GDP增加了不少,但是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以前的亚洲四小龙为什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就是因为注重了民生,而我们生产的产品大多数出口到西方,换取了那些动也不敢动的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