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营销费用。
不用说得再仔细了。
广告、宣传、趟路子、以及。。。。。。一些上不得台面的费用。
加在一起,竟然占比这么大?
陆杰无语了几秒钟,立刻追问:“为什么这么高?”
“陆总,因为同类药的竞争激烈啊。”
“咱们家的三种心血管用药,国产的竞品一共有八种,我带着兄弟们真的是一城一池得去磨。现在院长主任都很小心,公关的难度比以前大太多了,费用就呼呼往上涨。”销售主任两手一摊表示自己很难。
“那我们做一些别人不做的药不行么?”陆杰发现,自己确实对制药了解太少,满脑子都是问号。
销售主管看看詹宁儿,挠挠头,苦笑道:“陆总,做药大概就两条路,要么做原研要么做仿制。咱们公司走的是国外元件国内组装的路,不少厂子都和咱们是一个路子,要么就是仿制,要么就是做国外专利保护已经过了的药。为什么得这么干呢。。。。。。因为市场大容易出规模,容易保证利润。不过仿制药和人家原研的还是有差别,外国仿制药大概和原研药的药效对比能有百分之九十,国内前些年大概能到百分之五六十就很不错了,因为我们过去没有一致性认定,现在上面已经开始搞一致性认定了,就是说咱们这个仿制药必须在质量和疗效上和原研药一致才让上市,这样其实也会压缩利润空间。”
“所以情况就是这样。”销售主任道,“我估计陆总会问我,为啥不搞原研药?”
“对呀。”陆杰点点头,“原研才是知识产权,那才是核心竞争力啊。”
“陆杰哥哥,这个我听我爸详细说过。”詹宁儿有些欲言又止,但最后还是叹息一声,“搞原研药太贵了。”
“之前我爸说过,原研药的研发基本就是双十。十年时间,十亿美元。成本上也许会降低,不用十亿那么多,但也绝对不会少。而且药物最终通过所有临床研究后可以成功上市的不超过百分之二十。正是因为这样,原研药的专利保护周期十年二十年都很正常。”
陆杰的嘴巴微微张开:“怪不得,进口药都那么贵。”
詹宁儿点点头:“想要不贵,就只能用仿制,想要吃得起,材料上还要尽量便宜。。。。。。所以,这就是知识产权不在手里的结果。”
“我爸曾经说过,不是说恒明不想搞原研,而是搞不起。先不说巨量投资,超长时间线这些,就一个临床数据的积累,我们就比欧美发达国家差好多,他们手里有很多人类临床数据,甚至有一些是在建国前从咱们国家拿到的,而实验对象也是我们的同胞。”詹宁儿说道这里,神色微微黯然。
陆杰立刻明白她说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的某臭名昭著的生化部队,在投降后将所有人体实验临床数据转交给了大洋彼岸的灯塔。
而灯塔的制药业在二战战后飞速发展,很难说里面有多少是“人体实验临床数据”的功劳。
有了这一层充满血泪的“数据原始积累”,大洋彼岸的制药行业在本就领先的基础上更是一骑绝尘,将中国同行远远甩在后头。
“陆杰哥哥,原研药这条路就是强者恒强。一步先步步先,因为他们用药物的专利费用可以实现良性循环,而且随着他们越做越大,变成了巨头级别,他们的能量就越大,后进者想要分一杯羹的难度就越来越大。再加上原研药一旦出现拳头产品,这种虹吸效应就更加明显。”
“比如辉瑞的伟哥,赛诺菲的达必妥,诺华的雷德帕斯。。。。。。这种拳头药物我们没有,国内很多厂家也没有。就只能去内卷仿制药。谁都知道原研才是出路,可谁都跳不出仿制的怪圈。”詹宁儿认真道,“陆杰哥哥,我也想过好好做一番事业,可我也跳不出去。”
“恒明药业去年的营收不到五十亿,但这已经很好了。我爸说过,国内做药的企业八成左右产值都不到五个亿,大家都在内卷。如果恒明只靠制药就能蓬勃发展,又何必进入其他赛道呢?”
谈话到这里,陆杰问出了最深的疑惑:“难道就没有办法打破这个怪圈么?难道要一直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喝风?”
“办法有,但是路难走。”这次开口解惑的是顾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