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眉头立刻拧了起来,未被允准?
他飞快地在脑中搜寻,贞观初年……
那时候,突厥的威胁,西域诸国形势复杂。
边境关防严密,禁止私自出境,是理所当然的国策。
一个僧人,要孤身穿越这片危机四伏之地,朝廷不允,是出于安全的考量,是为子民性命负责。
于国,于理,都没有错。
可……
李世民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座千年古塔。
这座塔的存在,本身就在无声地诉说着另一个结果。
“他……还是去了?”
长孙皇后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担忧。
“去了。”陈晨的回答干脆利落。
李世民面色一沉。
竟敢违背朝廷的禁令?
胆大包天,真不怕倒在路上?
李承乾和李泰都感受到了父皇身上那股熟悉的怒意,不约而同地垂下了头,不敢作声。
陈晨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贞观三年,关中大旱,饥荒遍野。”
“朝廷为求生民,下旨准许百姓“随丰就食”,也就是允许灾民自行外出求生。”
李世民一怔。
贞观三年,他记得,那是极其艰难的一年。
他甚至亲自去视察监狱,释放囚犯,以求上天垂怜。
“玄奘法师,便是在这个时候,混在逃难的灾民之中,离开了长安。”
原来是这样!
他并非是公然抗旨,而是借着天灾之下朝廷的无奈之举,为自己的理想寻到了一条唯一的出路。
李世民暗沉的面色在听完这句话后,悄然散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