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宁心里也是门清,有些事,靠别人是不行的,始终还是要林泽自己证明,“诸位既然有缘在此遇上,不妨同游云山?”
蒙翊都点头,其余人自然是没别的意见的,于是大家便结伴一起走。
云山雅集最核心的地方,是位于云山瀑布下方的大平地。
从山脚入口处进去,一直沿着周家修建出来的小路、栈道,走上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这个雅集中心点。
秋天的山林,有一种沉静的美。来自于山间清澈见底的溪流,白云青山交相辉映。
漫山遍野的红绿黄,像是来自天外仙人之笔,大手一挥,绘出这幅浓墨重彩的画卷。
行至一处火红的枫叶林,一片片红的、黄的、棕的枫叶飘散在流淌的溪水间,林泽脱口而出一句,“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
“林公子的词越品越有韵味呐,不知其余的句可有?”胡子贤很会来事,这一路,谁的话他都能接上,有他在,气氛一直保持得不错。
谢宁和蒙翊都转头看过来,林泽抬眼四处看,目光落在脚下的山道上,“松径偏宜,黄花绕栏杆。”
“在下才疏学浅,一时有感而发之作,还请
诸位见谅。”林泽这话是真的,云山风景太美,再来几次才算尽兴。
晋钧先是不留痕迹看了几眼谢宁和蒙翊,经过刚才一段时间的相处,他自觉跟林泽是一类人,只不过运气没有对方好,跟着胡子贤捧场,“林公子词中有陶潜之韵味。”
谢宁也顺着这个话题邀请蒙翊作诗,他自己表示抛砖引玉,很快大家就围绕这两人的诗做鉴赏。
而蒙翊这回有些意外地询问了林泽的评价,许是因为刚才他做诗的水平入了蒙翊的眼,特此主动增进一步关系。
林泽当然不会拒绝,这可能是以后能用得上的关系。
几人便聚在一起,走走停停,看见景致不错的地方,便停下来,吟诗作对,品颂佳句。
“常人多言秋日悲凉、肃穆、惋惜之情。此诗中蒙翊兄另辟蹊径,赞颂秋天的美好。最难得可贵的是诗中有一股气在,若是日后林某在困境中,再次品读此诗,会有新的感触。”对真正的天才拍马屁,林泽是真情实感的,蒙翊只比他大几个月,只一首诗便可断定他才情斐然,少年天才。
蒙翊微微颔首,依旧很矜持谦逊,温声道,“林公子谬赞,我也是听得你那句‘红叶满山溪’,偶有所得。”
“你们都是自谦,个个都偶得好句,我也想偶得几回。”谢宁见两人关系有进一步的趋势,便居中打趣,试图再往前走一走。
林泽秒懂宁哥的意思,“我尽量多抛出几块砖,把宁哥的才情引出来。”
胡子贤、晋钧两人也是配合着笑了几下。
胡子贤见气氛好,插科打诨几句,大家都露出笑脸。
云山亭台,文人雅集。
壮观的瀑布从山顶倾斜而下,撞击在深深的崖壁上,最后投在深深的水潭里。
声如雷鸣,阳光下激荡而起的水雾,散发着莹莹的光芒。水流气势宏伟,奔腾不息,给每一个到此的人,带来无与伦比的震撼。
林泽一行人顺着石阶,扶着栏杆而上。
瀑布不远处是一片人工整理出来的地上。有石桌石凳,亭台小院,甚至从水潭那边引出一条小溪,仿照兰亭雅集中的曲水流觞。
穿着统一服饰的下人手里端着茶水点心,不停在人群中穿梭。
最大的房屋院落中,远远就听见阁楼上传来昆腔细腻婉转的声音。
石亭里有画家在白色的宣纸上以笔墨描绘此间盛况;蜿蜒的小渠边,三三两两的诗人凑一起,取水中顺留而下的酒杯,仰头畅饮,恍惚间,诗作既成。
一旁的书童盘腿坐着,手中笔不停记下他们的云山之作。汇编成册,留于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