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头疼的经济问题。
至少目前,李郁无能为力。
……
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工厂主们笑的合不拢嘴,他们头一次明白了陛下所述说的“大工业规模生产”是什么意思。
规模,是一个很厉害的词。
只要规模上来了,成本就下去了。
这是一个循环。
尝到甜头的工厂主们再次扩大规模,都想着提高产能拉爆竞争对手,好吃独食。
历代盐商之所以豪富,就是因为吃独食。
没法专营,就想办法搞同业协会。
……
最明显的是江浙合流。
例如:江苏丝绸商会和浙江丝绸商会。
合并之后,搞了内部攻守同盟。所有协会单位统一采购,统一售价,确保肉烂在锅里。
剑指广东同行。
原本广东丝绸业也算尚可,但被江浙同行这么一搞,立马就吃不消了。
于是,
广府丝绸商人决定改变策略:国内,不要了。
打不过同行,就出口南洋。
守着家门口的广州港,搞出口有天然优势。航程短,运费省,航线熟。
一锭国内的银锭,和一锭国外的银锭。
告、告、告诉我,它、它、它有区别吗?
……
吴国商业扩张的步伐越发激进。
潮汕商会急了。
这是一个特殊的封闭群体。
他们更像是天生的贸易商,骨子里缺乏制造业基因,在当前的工业化形势下明显吃亏。
尤其是看着隔壁的广府佬狂挣,心里难受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