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淮安府的于氏家族率先捐输3000两白银,之后盐商、以及各地士绅都纷纷自愿跟上。
同时,每亩再加征“吴饷”1分银!
河南很快跟上了步伐,江西也宣布跟上步伐,倒是身为粮仓的两湖暂时顶住了压力,假装看不懂户部的暗示~
总之,
除了少数耕地缺乏、商业凋敝的省份。大清朝不分南北,普遍推行了田税加1分的“吴饷”。
苏、豫、赣三省是2分。
清廷的财税机器在逐渐提速。一切为了战争!
……
而与此同时,
正月十五,天气晴朗。
李郁也在苏州城正式登基,宣布建一新国,国号“吴”。
选择“吴”为国号,最大的问题是地域意味太浓,不够大气。
但好听的国号全被用过了~
唐,有拾人牙慧,给自己硬找祖宗的嫌疑。
乾,倒是不错。可这边在打乾隆,那边来个乾国号,难保不会让天下人尴尬。
最大气磅礴,最无争议的是中字打头,但这是对老大哥的僭越,想都不敢想。
所以,
不如顺从发家轨迹,以吴地起兵,就称“吴”吧。等到建立一个辽阔的大吴联合帝国,就没人会觉得小家子气了。
杰瑞也可以眉清目秀!!
国号为吴,还有一项好处。
可团结吴越百姓,建立一个庞大的民众基本盘。
浙江人一般称为吴越,以和闽越区分开来。吴越,也是吴!
在厘清了这些问题后,李郁乾纲独断,直接抛出了国号,几乎没有受到阻力。
因为麾下的文臣大多数是江南籍,不太抵触。武将们对于国号又不敏感,他们觉得这玩意没啥好争论的。
……
临时国都,暂定苏州。
在府城东面20里外,择新址筹建若干宫殿。
同时对麾下官署加以完善调整,设6大臣,分别是:
经济大臣,工业大臣,商业大臣,参谋本部大臣,外务大臣,陆军大臣~
各大臣又分管若干相关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