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高处走,是一种本能。
十里八乡的都知道郑家圩出了个能人,关键是重宗族感情。
一船船的多余劳动力,就近登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沿着淮河,一直驶入江苏境内的高邮湖,后又继续出发,抵达角斜盐场(今盐城市和南通市交界处)。
这个盐场周边极为偏僻,除了灶丁少有人来。
而新任的盐场大使,是李郁布置的人。
花重金运营出来的官,俗称“买官”。
灶丁们胆小怕事,知道这位大使心狠手辣,加上又不拖欠工钱,因此从不敢多说话。
大批的皖北壮丁抵达此地后,分批坐小舢板,抵达停泊在外海的大船。
江苏的滩涂是河道入海的泥沙淤积形成,港口泊位恶劣,大船无法靠岸(海州港除外)。
这一船可运走800人,船舱和甲板都塞满了。
目的地:崇明岛!
没有直接将人送到江南腹地,是因为有顾虑。
一则担心,大几千号青壮,军心未定,万一玩出哗变之类的事故,怕乾隆要笑到中风。
二则担心,江南人多嘴杂,异地募兵的事被清廷得知。
……
而崇明岛位于长江口,属于隔绝世界。岛屿南边有个地名叫新河镇,是李家军的水师主基地。
李氏水师兵锋正盛,日常巡航,方便保密。
退一万步说,即使这几千号皖北汉子桀骜不驯,不服军官殴打,掉头反叛。镇压起来也容易!
如此大规模的新兵,能用亦要防!
海船靠岸,皖北众人目瞪口呆,庞大的战舰,岸上的炮台,一队队的兵,还有码头那奇怪的水泥道路~
全是西洋景!
尤其是水泥道路,坚硬平整像铜镜一般,比县里的官道好走一百倍,码头卸货非常方便!
关于如何点亮后勤运输(陆路)的科技树,无非是两点:一,道路。二,载具。
对此李郁早有筹划,只不过战事紧急,只能先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
按照轻重缓急,一条条来。
把银子用在刀把,啊不对,刀背,啊还不对,是刀刃上~
……
东山步兵士官学校,第三届学生又提前毕业了,身穿崭新军服,腰挎指挥剑,走马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