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丝路大亨TXT奇书网 > 第一百九十九章今川之死(第53页)

第一百九十九章今川之死(第53页)

“徐相公,倭兵和大炮不能随身带的,若是有人将你掳了去,要用银子赎怎么办?或者官府乘着守备不严,突然发兵攻打怎么办?”

“这个——”徐渭顿时哑然,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说到底金山卫现在是一个集镇、一个贸易港口、一个工厂区,但不是一座以防御为目的的碉堡,就连城墙都没有一道,若是官府真的要下手,就凭那几百倭兵肯定是守不住的。

“那道长的意思是?”

第两百五十四章故人

这里的银子太多了!”全清答道:“您看,金山港出去的船里装的有铁器、生丝、棉布、药材、蒲草席等等各色货物,但是进来的船里却多半装的是白银,便是大掌柜那里是金山银山也给搬空了,不是长久之计呀!”

“大掌柜那里还真的有金山银山!”徐渭心中暗想,这句话没说出来,他倒是知道全清这话说的不错,与中左所不同的是,金山港面对的是江南地区,其手工业水平远远超过日本、朝鲜、台湾以及东南亚这些兰芳社贸易触角所及的地方,更要紧的是,江南地区通过便利的太湖水系、运河和长江,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取广大内地提供的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而不像中左所面对的闽南地区的经济腹地十分狭小,许多货物还要通过海路输入。换句话说,兰芳社所能提供的货物,除了南洋香料、樟脑、硫磺、日本纸扇、朝鲜人参、鲸脂少数几种货物外,其他商品在江南地区都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用现代国际贸易的术语来说,兰芳社的海外领地是巨大的入超的,中间的差额必须用大量的贵金属——也就是白银来补足。

当然,这对于周可成来说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在击败大友、毛利、尼子三家之后,他就将控制产量高达当时世界总产量三分之一的石见银山,加上佐渡金山、台湾金瓜石金矿和与葡萄牙人海上贸易的贵金属收入,足以支付这笔流出的白银。但这样一来就会有大量的白银囤积在金山港,很容易成为官府攻击的目标。说到底对于官府来说,一堆生丝和布匹回去远不如几十万两白银有吸引力。

“那你的意思是?”

“须得想办法把这生意给做平了,你要我的,我也要你的,才是长久之计,像现在这个样子,早晚要出问题!”

“道长说的不错,可问题是始终找不到呀!”徐渭苦笑道:“我大明物产丰饶,无所不有,要想做出一两件没有的东西来还真不容易。”

“不,是有的,比如米!”

“米?”徐渭一愣:“道长你莫不是说笑吧?我江南乃是鱼米之乡,如何会没有米?”

“贫道已经算过了,一亩桑田所获可抵稻田五亩,若是种棉花可抵稻田三亩。之所以先前无人毁稻种桑、种棉,无非是纺出来的棉布、丝帛不一定卖得出好价钱,反倒没有了自家的食米。但金山港开埠之后,棉布、丝帛有多少都卖的出去,依我看,用不了几年,江南肯定会有许多农户会将稻田改为桑田、棉花田。这样一来,米价肯定会涨!若是兰芳社有大量稻米输入,便可抵消不少了,而且官府也会多一层顾忌!”

“嗯,道长你所言甚是!”徐渭点了点头:“不过这件事情干系太大,非我一人可以决定,待我写信禀告大掌柜,再做决定!”

“那是自然!”全清站起身来:“这不过是贫道的一得之愚,献芹于徐相公。只要不嫌贫道粗陋便是,告辞了!”说罢,他向徐渭躬身一拜,便转身离去。徐渭赶忙将其送出门外,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目光中越发充满了疑惑,口中自言自语道:“此人难道真的是一个游方道士?”

离开会议室,全清穿过一条狭长的街道,他的身后是四个倭人护卫,与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口密集的集镇一样,这里的治安也只能说一般。倭人腰间的佩刀和脸上的伤疤足以吓退绝大多数小偷和强盗。

全清穿过码头旁的市场,每天早上这里总是挤满叫卖蔬菜与鱼虾的农民,而现在绝大部分人都已经卖光了他们的货物上船离开,只有零星几个还在兜售自己那点剩货的。经过这个市场再向左转,就是全清的那座小庙了,他下意识的加快脚步。突然,从街角冲出一个人来,拦住全清的去路。全清下意识的后退了一步,四名倭人护卫配合娴熟的两人拔刀向前,两人将全清护在中间。

来人见面目狰狞的倭人持刀逼了上来,吓得魂不附体,赶忙喊道:“全清师弟,全清师弟,是我呀!”

“全泽师弟,你怎么来这里了?”全清这才看清了来人,是个脸色黝黑的干瘦汉子,只有从那身已经脏的无法辨认出本来颜色的道袍和头上的发髻还能勉强辨认出是个道士。

“是师傅让我来的!”那脏道士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师兄,离得远远地就觉得很像,但就是不敢认,您,您这是——”

全清看到四周已经有好奇的目光聚集过来,便一把扯住师弟的衣袖:“你还没有吃饭吧,先去洗个澡,吃点东西再说!”

餐桌上烛光摇动,洗了个澡之后,全泽总算是摆脱了游民阶层,他的脑袋几乎埋进了海碗之中,再消灭了半簸箕馒头和两大海碗粥之后,他的进食速度总算是慢了下来。他放下筷子,小心翼翼的问道:“师兄,刚刚那几个倭人是什么人?好凶呀!”

“哦,那些都是我的护卫!你就这样冲上来人家还以为是拦路的小贼,没一刀砍了你就算是不错了!”

“啧啧,师兄你现在出门就有倭人当护卫,想必在这边混的很不赖吧!”全清艳羡的看了看四周的摆设:“师傅门下那么多弟子,照我看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师兄你的,这次回去能够传承师傅衣钵的非师兄你莫属,以后还要多多关照小弟呀!”

“传承师傅衣钵?”全清敏感的皱起了眉头:“师傅出什么事情了吗?”

“师傅已经传出法帖,让教中长老和诸弟子重阳节回到门下,共商传承衣钵的事情,这就是法帖!”全泽在袖子上擦了两下手,小心翼翼的从怀中取出一个杏黄纸包裹的信封,双手交给全清:“师兄,这是法帖!”

第两百五十五章罗教

全清赶忙站起身来,接过法帖,恭谨的向西北方向磕了三个头,方才拆开信封,细看了起来,果然那法帖中如全泽说的一样。原来这全清平日里在外面只说了一半真话,他是镇江句容人,自小便在道观出家,后来流落江湖不假,但却没有说出他后来拜入了罗教之中,这罗教乃是明代中叶时形成的宗教,由其创始人罗梦鸿于成化18年(1482)创教,其后由于其教义简单易懂,又能给教徒一定的社会保障,发展极快,尤其是在在运河两岸的水手、船夫、纤夫这些古代无产阶级和小生产者中极为兴盛。到罗梦鸿去世时(1527,嘉靖六年),罗教的教众已经不下百万,遍及大明两京、山东、浙江、福建等省。

全清的师傅便是松江潘胜,据称此人的祖父乃是罗梦鸿的关门弟子,在两浙罗教徒中名望极高,原本按照罗教中的规矩,像这等教主的衣钵都如同私产一般代代相传,只是那潘胜大小老婆的肚皮都不争气,始终生不出一个儿子来,于是江湖中便有招婿接位的说法。两年前潘胜将几个得力的弟子分派出去,让他们不带钱财,仅凭手足之力建一座庙宇,谁做的好了,谁就继承师傅的衣钵。全清也是这几位得力弟子之一,他一开始来金山的时候还存着胜过其他人回去继承师傅衣钵的意思,但随着眼界渐宽,回去的心思也越来越淡了。

“我这里还有些事情,就不回去了!”全清将法帖放入怀中。

“不回去了?”全泽一愣:“师兄,你糊涂了吧?这不是把师傅的衣钵白白让给别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