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若是有人能为我写这首诗,我宁愿去死。”
“可惜啊,没有人给你写,房公曾言,若是张楚能送他一首差不多的诗词,他现在就可告老,不过被秦川子拒绝了,秦川子说若是如此,他宁愿今后不再吟诗。”
“别程大,别程大,真的是美极了,不过,现在不过是秋天,为何要写北风吹雁雪纷纷呐?”
“如果你们不亲眼目睹送别时的场景,你们都不会理解,秦怀道持刀,摇晃了无数柳树,柳枝上的白霜,真的仿若西域的鹅毛大雪,而且,现在的西域,已是覆盖了白茫茫一片,并且风如刀割!我发誓,当时秦川子眼前,定然是把这一幕和西域的景色重叠了,感慨于兄弟的前路之难,情感喷薄。”
“是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真的美,美极了,美极了啊。”
“······”
长安人对于诗歌,就算把自身无尽的喜爱都灌入进去,都显得不够。
大唐人浪漫的理想,也只有诗歌才能表现的淋漓尽致。
毫无疑问,就算是什么字都不认识的百姓,对于诗歌的热爱也是流淌在骨子里的。
这一首诗,让长安今天的气氛,比以往都要热烈很多。
李世民站在立政殿的台阶上。
遥望于西方。
只是可惜,高大的城墙遮挡住了自己的视线,这让李世民有些可惜。
李泰回来了。
咸阳桥上发生的事情也已传遍了长安,自然,也传到了他的耳朵之中。
闻之,李世民心神动荡,想起了很多往事。
“小郎君,果真是才气无双。”
“这首别程大,气势磅礴,朝气浓厚,闻之便让人感到心之翻涌。”
“臣妾真的是佩服小郎君啊。”
长孙皇后站在李世民身侧,和李世民一同望着西域,声音轻柔。
“这小子······”
“哼,这么一搞,朕少不了被后人编排了。”
李世民脸上带笑,不过声音中有些不悦。
别程大!
毫无疑问,当人们念起这首诗词时,脑海中会出现张楚他们三人的情深,自然也会出现李世民把程处默贬出长安的事。
而且,后人怎么能知道当前朝廷的具体情况呐?
他们只知道,是因为程处默他们宣传民学拼音而激恼了自己,惨遭自己的惩处才发生的这些事情。
不论怎么看,自己都能被扣上一个昏君的帽子。
长孙皇后掩嘴轻笑:“放心吧陛下,不用担心这些原本就是杞人忧天的事情,时间还长呐。”
“臣妾敢断言,千百年后,天下人只会把这件事当成是陛下和小郎君他们之间的趣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