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内库里面的钱,除了供皇帝一家开销之外,主要还是用来军费开支和百姓的福利。
从太祖设立内库以来,一遇到战争、水灾、旱灾、节庆赏赐,三司的钱不够了,就和皇帝的内库来借钱,记账,等到赋税有剩余的时候再还。
有一年借贷一百万两的,多的时候借三五百万。
如果几年都还不上,就从贷款的记录中划掉。
以前的一些年,国库还能有结余,还能给内库拨钱。
但是近一些年来,朝廷入不敷出,内库金钱的主要来源。
就变成了各州县的供物,各州给皇宫的供物都收藏在内库中,清点登记后拿到市场上去卖。
虽然都是各地给皇帝的贡品,但是价格卖的并不贵。
物美价廉,内库的贡品,拿出去卖还是很畅销的。
但是等到了仁宗晚年,库吏腐败,供物每年和每年之间的数量悬殊。
然后老皇帝就取消了这种制度,下令每年的上供的物品都给国库左藏库,再从左藏库拨出金子三百两、银子五十万两给内务库,成为定制。…。
所以赵宗全接手的内库,也就没什么钱。
之前几帝的积累早已经被最近的财政困难,借贷一空。
每年拨付给内库的钱,虽然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面对天灾的时候,也是杯水车薪。
总之而来,赵宗全个人就是一个没钱穷逼,就是富有天下,也比不得顾廷烨有钱。
“还望陛下以受灾的百姓,以江山社稷为重。”
“那就挪用了吧,但是国库充盈了之后,还是要尽快把这笔钱补回来。”
赵宗全低落,不甘的说道。
“是,等国库充盈了之后,会尽早补回。”三司使回道。
这也就是给赵宗全一个安慰,虚无缥缈的希望,以大周朝现在冗员严重的制度来说,国库就不存在充盈的时候。
盛长柏支持着顾廷烨搞军制改革,也是为了能训练出强兵,不是想给国家省钱。
要练精兵,开支比原本的“老爷兵”大多了。
只是原本供给两个兵的开支,现在供给了一个兵。
目前来说,大周的国家支出,还是会是一个越来越多的情况。
虽然随着土地开荒,人口增多,商业繁荣,国家的税入还在增多。
但是这些增长,还是比不上开支增长的速度。
随着皇帝愿意把给爹修陵的钱,挪出来赈灾。
朝廷上的争端也就停止了下来,灾情严重,容不得那么多时间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