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顾廷烨可以剿匪成功,盛长柏还是有信心的。
顾廷烨怎么也生在武将之家,在戍边多年的大将顾堰开身边耳濡目染了那么多年。
剿灭一些不入流的匪寇肯定是没问题的。
盛长柏看顾廷烨的成色,主要看的就是顾廷烨的破敌时间,方式,敌寇我方的战损比。
“公子,顾二公子是来求你帮忙寻人的,现在怎么变成他帮着咱们剿匪去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让顾廷烨帮着剿匪,也是希望州衙能尽快腾出人手帮他找人去。顾廷烨他留着城里,人生地不熟的对寻人也没多大帮助,不如让他去能发挥更多作用的地方去。”
只要朱曼娘不傻傻的来徐州地界自投罗网。
盛长柏对找到朱曼娘不抱多大的希望。
顾廷烨能托的动盛长柏帮着寻人,其他州府的官吏,可不会给顾廷烨面子。
顾廷烨在哪混日子都是混,不如在盛长柏这边做点贡献。
顾廷烨走了之后,盛长柏还是继续盯着挖河筑河这边的事。
虽然工地不用盛长柏一直盯着工程。
但是现在具体的全州水域,治理方案都还没有拿出来。
盛长柏当然也就还没有到闲的时候。
虽然盛长柏没有很多治理水患,修堤筑坝的经验。
但是防洪抗旱的基本原理,盛长柏还是知道的。
根据现有的条件,能做到的也就是修高堤坝、清理河淤、巩固堤坝、缩窄河道、加快水速方便冲走河沙、修筑河水分洪区这些事。
几千年治理黄河,就是黄河泥沙的那点事,盛长柏还是清楚的。
不需要自己会做,盛长柏只要会提要求,分的清楚治理方案的好坏就行。
盛长柏一个主官,也不需要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自己不会,能找到会做事的人就行,自己不熟悉徐州的水文,找到熟悉的就行。
一纸命令,就足够把全州的水利人才,都聚集过来。
这些基本上都是在徐州生活的本地人,深受徐州水患之苦。
有识之士,甚至是家族接连几代,都在琢磨怎么治理徐州水患。
盛长柏把人叫来之后,就陆陆续续得到了不少各种治理方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顾廷烨剿匪回来的时候,盛长柏基本也理清了治理思路。
因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渭河又带着大量的泥沙汇入黄河,流到中下游的黄河水已经变成了一半水,一半沙,以现有条件,想要完全的一劳永逸那肯定不现实。
查过一些徐州的州县志之后,也可以了解到。
徐州每一次洪水泛滥,都是因为王朝末年,国家动荡,官员腐朽,各种原因导致长期没有疏通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