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突然来的通知,有人愿意用咱二食堂的地方开大酒楼,咱们二食堂就给取消掉了。干了这么多年,二食堂是说没就没啊!”
王姐说着说着就来了情绪,有很复杂惶恐、怨恨、担心、可惜、失望各种情绪交杂。
“那我抽时间回去看看,以后就是想回去看看,也没二食堂了。”
六子对二食堂也挺有感情。
干了也有小十年,不说在二食堂认识了刘洪昌,就是媳妇都是在二食堂认识的。
“对啊,还以为二食堂会一直在……”
随着这个话题,个个都伤感了起来,一下子就收也收不住。
能跑过来找刘洪昌的,都是没有技术年龄又大,出社会就工作困难的几个。
有其他出路的人,也不至于到刘洪昌这里找工作。
老秦想早点退休,苏猴有开酒楼的大舅子,姚国发有各种关系。
这些本就在二食堂条件好的人,出了二食堂,也不愁怎么生存。
“王姐,你们也别太伤心,没了二食堂,日子也要照常过。既然你们相信我们,找了过来,咱一会儿就去车间转转,你们看能做什么,一定给咱都安排上。”
为了不受这种不好情绪影响,刘洪昌也是痛快答应下来,给几个人安排工作。
虽然这些人都是食堂老油条,最擅长的就是偷奸耍滑、浑水摸鱼。
年龄也已经不小,比如说王姐已经过了四十,培养价值不大。
不算好的员工,如果只考虑效益的情况下,刘洪昌不愿意招这些人。
但是有那么多年的交情,总要给这些人一次工作机会。
大部分本身都还是挺好的,都是受了这些年,人多活少相互推诿的风气影响,才越来越摸鱼的。
换成十年前,风气好的时候,一个个干活,都还是挺卖力的。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二食堂的服务员,都没什么工作技能。
还好的就是,这年代的妇女,大部分都有一手的针线活。
可以分配到书包车间,去车间缝书包去。
计件工资,干的多就赚的多,也不怕人摸鱼不干活。
二食堂的同事找刘洪昌没多久,杨麦香的公交公司的同事,也有不少找了杨麦香。
各单位就算不倒闭,也是不停的精简人员。
不管是合资还是私营,都不会养那么多的闲人。…。
公交公司的底层,其实就是售票员。
杨麦香做过售票员,做会计也是接触的售票员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