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清理出去朝堂的庸官和贪官,庸碌也不必贪腐的破坏小。
宁可朝廷白养这些人,也不能让这些人掌握权利。
科举的制度总体不能动,算是文人的根基,也是现存最先进的一种人才选拔机制。
但是考试的内容,还是可以更为实用一些。
起码加入一些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算学之类的基础知识。
另一个全国的最高的学府太学,也可以效仿现代的大学,培养一些农业,水利,矿产等等方面专业的人才。
“然后的话,还是从农业下手。”
封建社会的根基就是种田,种田也是一件永远绕不开的事情。
首先推广良种还是必须的,其实这件事已经做了不少,土豆已经推广半个大周。
剩下的就是,在全大周范围内推广开来,现在没有推广到的偏远地区,其实比其他地方更需要土豆。
第二点就是要抑制土地兼并。
大周之前不抑制土地兼并,造成了大周工商业的繁华。
但这个事情,还是过犹不及,大周工商业的还容不下过多的失地农民。
太多的农民失去土地,也找不到工作。
没有办法生活,只会是造成各种民乱,损失大周国力。
第三点,盛长柏还是支持了皇帝在地方,推行青苗法。
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官府低息借钱给农民。
替朝廷馋这份钱是一方面,另一个高利贷对民间的百姓的破坏,还是太严重。
借了高利贷的自耕农,很少能够翻身的情况。
一个个都从朝廷主户,换成了没有地,依附于地方,为朝堂做不了什么贡献的客户。
做这种事,对官员的道德和监察,肯定要提高许多。
但也是整顿了吏治,准备时常监督,安排了完善的监管制度,盛长柏才敢去支持这种事。
不然本来的善政,到地方也只会执行为苛政。
最后一点,就是方田,查清楚地方上瞒报的田亩。
地方上无主,瞒报的土地,查抄出来,刚好可以便宜卖给底层百姓,给普通百姓补充一波。
“之后就是军事。”
可以推广一下将兵法,禁军之中,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问题,还是值得改变一下。
…。
训练和带兵出征的武将,从来都不是同一批人,也是挺夸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