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代晋恺烈士 > 第一四四六章 邀约二合一(第1页)

第一四四六章 邀约二合一(第1页)

七月末,豫章。

刘裕在过去半年里虽没有出兵进攻荆州,但是他可没闲着。对于目前的状况,刘裕认为,他必须要尽快的扩大自己的声望,增强自己的实力,快速的达到和李徽能够真正分庭抗礼,实力相抗的地步。

如果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他便必须要做更多的事情。扩大声望和增强实力有很多种办法,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建立功勋。就像当年桓温等人做的那样,以用兵讨伐他人作为契机,可以借机获得巨大的声望,快速的扩大自己的实力。

桓温当年崛起的途径无非是伐成汉以及几次北伐,那是桓氏快速崛起拥有强劲实力的途径。虽然即便是几次北伐都无疾而终,甚至可以说是铩羽而归。但借助用兵的借口,他网罗了一大堆大族的支持,攫取了高平郗氏的权力,达到了地盘和兵力以及大量押宝的大族的财力支持。所以即便是失败的北伐,却令其实力剧增。

对刘裕而言,他倒是没有北伐的打算,眼前就有软柿子可捏,那便是败退的桓玄。桓玄败走江陵,但他的势力依旧覆盖着梁益荆襄大片区域。如果解决了桓玄,不但完成了对于桓玄篡国之贼的彻底清缴,对于自己声望会有极大的提升。而且,梁益荆襄都将被自己纳入囊中,实力将得到巨大的跃升。

所以,这半年来,刘裕便是在为向西用兵做准备。之所以准备三月份的出兵没有下文,是因为刘裕不希望仓促行事。桓氏虽败,但毕竟盘踞荆州多年,梁益二州为后盾,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物资充足。如果仓促用兵,一旦失败,前番所有的努力和成果便付之东流。

故而,刘裕决定整顿军备训练兵马增强实力。火器火药的铸造配备需要时间,收拢的桓玄的降兵需要训练收服,还需要造大量的船只,准备更多的粮草物资。

利用王谧在朝廷之中的抓手,在过去几个月里,朝廷成功的调拨了不少粮草物资供给刘裕武装兵马。虽然战乱之后,大晋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千疮百孔,但毕竟京畿之地外加三吴之地是出了名的富庶。刮一刮还是能刮出不少油水来。在大晋朝廷重新开张之后,地方上如广州之地的财税也开始重新上缴。总之,湿布拧一拧还是能出水的,平胸挤一挤还是有沟的。

除了积极的整军备战,确保此战不出差错之外,出兵的时机也是极为重要的。

李徽的触角虽然退回,但谁敢保证他不会再次伸回来。他的兵马永远是最大的威胁,刘裕不得不防。一旦自己出兵攻荆州之时,那李徽乘虚而入,率军进攻自己的腹背,那将是极为危险局面。

虽然刘裕的判断是,李徽大概率不会那么做,因为他若想攻自己,根本无需乘虚而入。但是要保证自己的计划万无一失,那是一点险也不能冒。

出于这样的考虑,刘裕不得不等待最好的时机。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很快便到来了。

北方局势陡变,斥候细作将大量的关于燕国和魏国之间的情报送回,以及关东之地慕容德也正集结兵马准备反攻的情报送到刘裕手中之后,刘裕认为时机到了。

北方两强即将火拼,局势大乱。这是借机调动李徽兵马,牵制李徽注意力的好机会。

八月初,刘裕上奏朝廷,将他所知的北方大乱的情报上奏禀报。表示,北方大乱,对大晋而言是危险也是机会。危险在于,北方战

乱很可能波及大晋边镇,淮南之地北徐州青州之地都可能遭受波及。刘裕上奏朝廷,请求朝廷要防范这样的危险。

刘裕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只是通报了消息,指出了危险,而没有指手画脚的要求李徽的兵马如何如何。他知道,那么做会引来李徽的反感。而将消息上奏,自然有人会向司马德宗提出建议。

果然,司马德宗很快命人向李徽传旨,请李徽密切注意关中关东的动向,防范北方战乱可能会波及大晋的危险。请东府军务必做好军力分配,做好准备。

刘裕更是高明的做出了安排,让王谧提出了拨付军资粮草给东府军的奏议,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拨付三万石粮食和一部分作战物资给东府军,做出朝廷全力支持的姿态。

这可比勒令敦促更有效。是一种无形的敦促。

然后,刘裕很快得知了东府军进行积极调动,广陵兵马西进淮南,临海郡兵马北进彭城,以及淮阴兵马进入北徐州的消息。

刘裕知道,计划奏效了。

随后,刘裕开始进行计划的第二步。他再一次上奏朝廷,说他得到密报。逆贼桓玄已经同姚秦结盟欲以荆襄梁益之资助力姚兴。待合力击败魏国之后,借姚秦之兵进攻大晋。

刘裕奏折上说,若不尽快铲除桓氏,后患无穷。他向朝廷请求,以江州之兵西进讨伐桓氏,彻底铲除后患,收复荆襄梁益之地。此举也是趁着胡贼自戕,难以分身。若错过此良机,恐难行事。

司马德宗得到奏议之后,立刻组织朝臣商议定夺。王谧等人自然是一片赞成之声。谢琰提出派人去询问李徽的意思。司马德宗遂派人去淮阴征询李徽的意见,数日后,李徽回奏,表示赞成。

刘裕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大笑不已,向身边人道:“如何?我就知道他会答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