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如此一来,兵是越来越多,花费的军饷也是越来越多,可相应的军队的战斗力也是越来越差。
战斗力差,那就要养更多的兵、花更多的钱,这就落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冗员又是另一回事了。
宋朝以文制武,武将没有兵权,可在待遇上却十分丰厚,皇帝赏赐往往数额异常巨大,就连北宋、南宋交割之际的多事之秋也不例外。
比如中兴四将里的张俊,家中豪富,为防财产被盗,便将银子铸造成一千两一个的大银球叫做“没奈何”,让人望而生畏不敢偷到。
韩世忠被夺兵权之后,就沉湎田土园林之中,如今有名的沧浪亭就是他的故居;而像岳飞这等清廉之人,则是万中无一的。
武将待遇丰厚,实际掌握权力的文官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
不知是哪个小机灵鬼,想出了这么一个套路来:一样一个户部,可以有不止一个户部尚书,而凡是挂了尚书职衔的,都能领一份户部尚书的俸禄和赏赐。
这些人领了朝廷的俸禄,却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并不去户部上班。
只有挂着署领户部事的官员,才是真正管理户部的人;而这个人,可以是户部侍郎、也可以是工部郎中,也有可能正好是户部尚书本人,反正同名义上的户部尚书关系不大。
这样一来,同样一个部门,朝廷可能要多花几倍、十几倍的俸禄来运行,凭空增加了朝廷开支。
这也是为什么两宋朝廷收入虽然丰厚,最终却落了个积贫积弱的评价了。
“因此。”林凡总结道,“节流,就是要裁撤没有战斗力的冗兵、辞去尸位素餐的冗官。”
“哼!老生常谈!”史弥远轻蔑地一笑,“冗兵,朝廷是有的,可哪部分是冗兵呢?是四川的吴家是冗兵?还是襄樊的孟家是冗兵?裁撤谁?出了事情又有谁去负责?
冗官?占着位子不办事的也不少,然而谁在励精图治、谁在浑水摸鱼?这事又是三言两语能说得过去的吗?朝廷若是想要裁撤冗员,要么就从老夫这里裁起如何?”
那感情好,最好你史弥远这个老贼现在就告老还乡,好歹让我林凡耳边清净清净。
这句心里话,林凡终究还是没说出口:“知道弊端却不去改正,那就是纵容弊端。
就算一时没法改正,那也可以通过慎重新立、逐步淘汰的法子,慢慢去改,也好过坐以待毙吧?”
史弥远独掌握朝政那么多年,自然知道林凡所说的话是具有可行性和建设性的。
他也未尝不想去裁撤掉一些无聊、无用的官员——顺带着以精简裁撤官员的名义,排除几个异己、安插几个亲信。
然而朝政发展到了这个地步,每一个官员脚下都不知盘根错节成什么样子、背后不知埋伏着多少潜在的力量,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搞不好裁撤一个官员。
弄到最后,竟会是自己门生的门生、同年的同年,那就相当于是自己伸手打自己的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