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远眺,整个兴化坊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
整齐划一的青灰色楼宇,洁净如洗的青石板街巷,宛如碧玉般清澈蜿蜒的河流,以及中心广场上人头攒动、充满烟火气的便民市集,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安居乐业的盛世图景。
远处,帝京巍峨的城墙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更添几分恢弘。
李显在一旁指点着介绍:
“殿下请看,那边青瓦白墙的新建院落,是‘蒙学堂’,由府衙出资兴建,流官执教,坊内所有适龄孩童皆可免费入学识字。那边挂着‘杏林春暖’匾额的是‘惠民医馆’,坐堂郎中经验丰富,药费享有府衙补贴,大大方便了坊民就医。还有那边预留的空地,”
他指向一片平整的土地,
“计划开春后动工,建一个小花园,设些石凳石桌,栽些花草树木,供街坊邻里茶余饭后休憩闲谈。”
林臻静静地听着,深邃的目光扫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心中波澜起伏。眼前的兴化坊,早已超越了一个简单重建的小区概念。
它是一个缩影,一个样板,凝聚着新政推行以来的无数心血——格物之学的创新应用,流官制度的有效推行,以及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扎实落地。
它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决心坚定,惠民利民绝非空谈,而是可以触摸到的现实。
他唤道:“李显。”
李显立刻躬身应道:“下官在!”
林臻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兴化坊,是朝廷新政惠民的‘样板’。其重建规制、管理经验、运行模式,务必详实记录,汇编成册,形成可推广的章程,分发至各州府,以为借鉴。”
李显眼中闪过激动,深深一揖:“下官遵命!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所托!”
林臻的目光再次扫过楼下嬉戏的孩童、闲谈的老人、忙碌的商贩,补充道:“另,坊内若有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生活确系困顿者,务必查明实情,登记造册,及时上报。由府衙设立专项抚恤,务必确保其衣食无忧,勿使一人流离失所,饥寒交迫。”
李显神色肃然,郑重应道:“是!殿下仁德!下官定当尽心竭力,体察民情,落实抚恤,绝不让殿下的仁政落空!”
林臻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这片在废墟上重生、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转身缓步下楼。
温暖的阳光洒满肩头,明亮而和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