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权期间,桓温心系东晋的发展与稳定,积极推行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
他大力劝课农桑,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作物,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大力改善吏治,严惩贪污腐败,选拔贤能之士为官,提高官员素质与行政效率。
坚决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
推行土断政策,清查户籍,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重视百姓疾苦,在灾荒年间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积极改善教育状况,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为东晋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桓温一生心怀恢复中原的壮志,三次出兵北伐,战功赫赫。
他指挥若定,击败羌族首领姚襄,收复西晋旧都洛阳,让沦陷多年的中原故土重归东晋怀抱。
剿灭司马勋党羽,平定巴蜀之乱,消除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尽显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领导风范。
然而,在与前秦景明帝苻健、前燕吴王慕容垂的交锋中,桓温遭遇强敌,虽奋力拼杀,但仍遭遇挫折,导致北伐事业功败垂成,声望亦有所受损。
此后,桓温野心渐显,奢求朝廷加九锡之礼,企图进一步巩固自身地位、迈向皇权,却受制于王谢势力的阻碍,终究未能如愿以偿,只能抱憾而归。
太和六年(371年),桓温再次展现军事才能,成功平定袁瑾之乱,率军收复寿春,为东晋稳定边疆再立新功。
但岁月不饶人,长期的征战与操劳让桓温身体每况愈下。
宁康元年(373年)七月,桓温病逝于姑孰,享年六十二岁。
东晋朝廷为表对其一生功绩的敬重与缅怀,追赠他为丞相,谥号宣武公,丧礼依照西晋安平王司马孚、西汉大司马霍光的旧例举行,以极高的规格送别这位东晋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