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枪械厂正在建设,生产效率也会进一步提高。
他想修建通往北平的道路,主要还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
自京师到北平的路,无疑将成为大明的经济大动脉,极大的促进南北方的交流,以及商贸的繁荣。
“哈哈哈!”
老朱大笑,摸着他的头道:“好啊,好啊,咱还在想,你会不会怪咱这个糟老头子多言了,让你治理天下呢,偏要指东指西,干这干那,想到了一块就好!”
他顿了顿,又道:“咱看你治国理政这段时间,凡事都干得很好。”
“还有一桩。”
“如今国库里面,钱也有,粮也有,咱琢磨着,长城也该修修了。”
“北元的威胁,不能轻视啊!”
朱允熞闻言微怔。
事实上,请修长城的奏折,这几个月收到了不少。
连燕王、晋王、都先后上书,请求朝廷拔款重修长城。
但他一直将奏折留中不发,没有做任何表态。
老朱应该是知道这些事情,才会出言提醒。
不过,在朱允熞看来,大明即将进入工业社会,长征的存在,更多是一种象征。
华夏民族不可侵犯的象征。
长城需要很好的保存。
但在此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征召民夫,去修建长城,就很不明智了。
因为不会再有任何外族能入侵华夏。
长征也将成为国境内的历史建筑物,而不是边防城墙。
老朱显然还没有看到这一点。
“皇爷爷,孙儿不打算再修长城了。”朱允熞望向老朱,语气坚定的说道。
老朱愣了一下,问道:“这是为何?”
“孟子曾言: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孙儿以为,孟子这番话,虽有些过于天真,但也不无道理。”
“若无兵革之利,绝难威天下。”
“山溪之险,对于固守边疆,也有着莫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