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蓝玉也不在,大家再没有顾忌。
于是,武将勋贵和文官一起,纷纷上奏弹劾朱允熞,请求陛下重重惩罚。
不过,无论文官还是武将勋贵,都没有提及要废他储君之位的事。
虽然大家心中想的,都是这个意思。
却没有谁说出来。
储君之位,太过于敏感。
无论是谁开口说,都可能惹祸烧身。
就算是成功让陛下废储,自己也可能遭到反噬。
何况,只要降旨严惩,让朱允熞威严尽丧,那他的储君之位,就很难保住,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他人现在何处?”老朱询问道。
太监道:“太孙殿下杀了曹国公李景隆之后,便令全军加速行军,赶往嘉兴前线去了。”
老朱闻言,嘴角边察起一抹难以察觉的笑意。
声音却是蕴含怒意。
“允熞擅杀李景隆,实属不该。”
“咱本应召他前来,询问究竟,再降旨责罚。”
“但前方军情紧急,他已率军出征。”
“当此之时,不宜召回主帅,亦不宜降罪责罚,以免动摇军心。”
“此事待大军班师回朝之后,再行论处。”
文武百官一齐行礼:“陛下英明。”
虽然他们都恨不得让老朱立即降罪朱允熞,但人家已经率军走了,军情紧急,确实也没有去将主帅追回来的道理。
事后处罚,合情合理,文武百官都挑不出毛病来。
只不过,他们都没有注意到老朱脸上微妙的神情变化。
“臭小子,居然连左都御史,曹国公李景隆都能说杀就杀,竟然还能震慑住三军,咱果然没有看错你啊!”
没错。
老朱现在的心情,那是相当不错。
曹国公李景隆算什么?
虽说老朱对他有几分看重,但杀就杀了。
相比之下,朱允熞的表现,反而给老朱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老朱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朱允熞年龄太小,镇不住场子,压不服文武百官。
李景隆敢去拦他,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要不然,若朱允熞是一个已经成年的储君,哪怕他做的事情更荒唐,更出格,再借李景隆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这样去挑衅一位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