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范增看向了项梁说道,“这事情,对将军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吧?”
“嗯,这自然不是难事。”
项梁一笑,毕竟也不是傻子,他虽然可以装那么一点,但也不至于装到傻白甜的地步。
既然人家范增都这么说了,他自然也就把该做的事情,也都给做了就行了。
而送走了范增之后,项梁又带人,去找了襄强。
其实这襄强,比起景驹来,都更没什么资本和能力,但,只要是能够有被利用价值的,项梁自然是想着能利用利用。
……
大秦,关中,咸阳城。
上万关中精锐士兵,还有上百个新学堂的学徒们,在蒙恬和蒙毅兄弟二人的联合统领之下,开启了修筑铁道的事宜。
第一条铁道,就是从山之外,修到附近的驰道上,也就五里左右的距离。
但,就是这短短的一段铁道,那也是让蒙恬和蒙毅他们这些人,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毕竟万事开头难,只要能在一开始把第一条铁道修好了,那剩下的铁道,就完全可以参照着这样一个蓝图和范本,进行修筑了。
“开工!”
随着蒙恬一声令下,一些掌握着物理学的新学徒们,都带着一帮士兵们,开始了分工运作。
枕木,碎石,钢轨,还有螺丝,其实铁轨初始大致就这四件套。
除了这些之外,其实还有铁轨本身的筑基。
但,除却钢轨和螺丝之外,其余的几样东西,只需要普通的劳动力就够了,基本没任何的难度。
而钢轨,是铁道的质量和长度的重中之重。
清末和民国时期,之所以国内的铁道长度很受限制,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钢铁的产量,完全的跟不上。
不管是军队的武器,还是轮船轮渡,亦或者是民用的器械,基本上都对钢铁有着很高的需求。
但,一个国家的钢铁产量如果上不去,那别说创造一些新的大型工程了,就连维持基本的钢铁消耗都做不到。
别看从大清到民国的时候,国内的国土面积远胜过岛国,但是,岛国巅峰的时候,其钢铁产量甚至是远胜过国内的。
所以,他们的军队的装备远胜过民国的军队,他们国内的近现代进程,也是远胜过我们。
钢铁产量和质量,虽然不是唯一的要素,但是却是一个最关键的要素。
你连基本的产量都没有,你什么都做不成!
所以为何解放之后,国家和政府着急的进行大炼,钢铁并不是为了什么狗屁排名,也不是为了什么脸面,而纯粹是,我们太缺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