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这些老师傅经过一天的回忆,已经掌握了机床的使用。
在他们身旁还跟着几个年轻人,显然是在学习。
十分钟后,一个锅体被拿过来,杨小涛看了眼,指出其中的缺陷,老师傅们又商量片刻,随后再次加工。
这次,只用了三分钟,一个高压锅的锅体就压出来了。
杨小涛摸着锅体,这样一个锅体若是在轧钢厂,需要数量的锻工加工半个小时,而且还有工人的‘休息’时间,一天一个工人能够做十个,就不错了。
但在这里,有了这台机床,只需要三分钟就能做出来。
这,一台机器就顶一个团队了。
更重要的是,人需要休息,人会变老,而机器却可以保持一个标准,一直干下去。
哪怕出了问题,也可以修理,更换部件。
但人,能修吗?
走上前,伸手触摸着坚硬如铁的机床。
“这就是,机器的力量啊。”
“也只有机器,才能做到正规化,标准化啊。”
“是啊,不过,机器也是人造的,也是人开的。”
身后传来一阵酒气,接着便是方厂长的声音。
杨小涛回头,方厂长站在一旁,同样看着看着运行的机床,满目都是感慨。
“方叔,我现在更加确定,将高压锅转交这里,是一件无比正确的决定。”
方厂长没有说话,只是笑着。
两人就这样,站在机器前,看着一个个锅体被做出来,如同下锅的饺子。
“这就是人家三十年前的技术啊。”
“若是国内也能做出来这样的机床,多好啊。”
身边方厂长轻轻感叹,话语中,更多的是无奈。
经历过那屈辱的历史,那悲愤的年代,他不想将这份落后交给后人。
“会有的。”
“我们一定会有的。”
回答的,是杨小涛坚定的声音。
这一刻,方厂长看着杨小涛那紧紧攥起来的拳头,突然觉得,他应该相信杨小涛。
日头上来,杨小涛跟王胡子站在车前,方厂长带着制造厂的人站在门口相送。
虽然在这里只有五天,但这五天,却给制造厂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