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道:“熊尚书七十多了吧?这一辈子就没好生歇息过,说为大明操劳,积劳成疾也不为过。狐死首丘,落叶归根。人老了,都想回乡享受最后的时光。在儿孙环绕中安然离去。”
熊浃大把年纪了,难道真准备让他死在京师,死在吏部?
咱能人道点吗?
这话一出,连道爷都没法开口。
严嵩干咳一声,“此事需再议!”
想拖?
那些臣子在心中冷笑,心想熊浃还能活多久?
且吏部不可无尚书,回头奏疏雪片般飞进西苑,谁敢压下?
散朝后没多久,果然奏疏就堆满了通政使司。
赵文华一看都是举荐徐阶接任吏部的奏疏,这事儿正大光明,他也不敢驳回或是压下。
一时间,徐阶之名响彻皇城。
“徐阁老。”
徐阶走出礼部,准备去直庐,一路遇到的官吏都多了几分恭谨。
吏部未来的天官,谁敢不恭敬?
徐阶依旧温润如玉。
他深吸一口气,轻声道:“隐忍多年,皇天不负苦心人!”
而在熊家,此刻熊浃面色惨白,御医摇摇头,“熊公神志不清,这药也灌不下去。奈何?”
儿孙们在外面低泣,这时宫中来人了。
“是黄太监。”
来的竟然是黄锦。
“如何?”黄锦面色严峻。
“熊公不醒,牙关紧锁……”御医苦笑。
“针灸呢?”黄锦问道。
御医摇头,“熊公年迈,若是用针灸固然能激发生机,可也是竭泽而渔,本就不多的生机一旦耗尽,药石无灵,故而非汤药不可。”
“陛下吩咐,尽力施为。务必要救回来。”黄锦叹道:“这多事之秋啊!”
这时外面有人说:“老黄你何时这般多愁善感了?”
黄锦回身,不敢置信的道:“长威伯!”
来人目若点漆,脸被冷风吹的发白,有几个裂口。他微微一笑,裂口撕开,几缕血缓缓顺着流淌下来。
“熊公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