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他出发之前,一直在帮黄县长他们拍农业科普片的导演、工作人员却突然出现了,直接弄了杨锋一个措手不及。
曾经拍出《名伶》《宝山》两部大片的他们,甚至在国际上声名显赫的他们,最近一年一直在拍苞谷和地瓜,拍如何养猪养鸡,终于是耗尽了全部的耐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说事情也凑巧了,当一个工作人员无意中碰见杨锋、认出杨锋后,他们就仿佛是抓到了救命的稻草……
“杨将军,你说过的,要我们帮一帮那些可怜的农户,接着就支持我们继续拍电影,可是这都一年了。”
“抱歉抱歉,我的保证依然有效。”
看着导演他们幽怨的眼神,明显被晒黑的皮肤,杨锋也是深感愧疚,耐着性子一直安抚。
“光保证有什么用?将军你答应给我们写的剧本那?”
“剧本……”
“怎么?不会是还没有动笔吧?”
“我已经写好了,只是没带在身边。”
“这话可是很有推脱之嫌呀!”
“这样吧,你们今天先回去,回去好好的休息,明天我把剧本大纲默写出来,到时候咱们再详谈。”
“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咱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好不容易把导演他们哄走了,杨锋却立刻就犯了难。
连夜弄个简单的剧本大纲不难。
在杨锋过来的那个时代,影视作品极其发达,他看过的、记住的、喜欢的不计其数,可是仔细想一想,适合这个时代的、适合杨锋身份的却又好像不多。
以国军的角度宣传抗日?
这个似乎有哄骗之嫌,况且杨锋也不愿意为国府摇旗呐喊。
以延州的角度来宣传游击战、根据地?
这个更不用想,就算是拍出来也播不了,而且导演他们也未必敢拍。
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
这个在大战背景下也太没营养了。
寻常百姓的家长里短?
等等等等,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脑袋中亮光一闪,杨锋就马上来了灵感,他急忙把两个秘书叫来,由他口述、两人记录,足足是忙乎了一个晚上。
等到第二天一早,生怕杨锋食言的导演一群人急匆匆的跑来时,赵秘书却直接把两份剧本都放在了导演手中。
“这、这……”
“这两个剧本,一个暂定名为《乡音》,内容是南洋华侨回国抗战的故事,另一个暂定名为《希望》,主要描写一个三口之家的破产农户,来到三王山重新生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