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贞三年,北蛮来燕云十六州搅了一圈浑水,除了留下八万具尸首,似乎一点也没影响大凉局势,镇北军岳单风驰电掣赶回了顺州。
蒙填率领大军又一次进驻可汗州。
蔚州继续驻兵。
高丽仙依然被钉在云州,无法动弹——还是要防备北蛮卷土重来,毕竟兵不厌诈。
蜀中那边,再起狼烟。
不过卢升象倒确实出了一声冷汗,北蛮大军退兵之前,大理的十余万雄兵已经在边境集合,只要北蛮铁骑拿下燕云十六州,大理必然犯境。
好在北蛮退兵后,大理国君段道隆悬崖勒马,没有真的犯境大凉。
毕竟段道隆也惧怕。
北蛮都退了,他要是犯境大凉,只怕结局比北蛮还惨。
蜀中再起烽烟。
然而仿佛是断了牌运,被北蛮一搅和之后,天策和太平军在细线上,接连吃瘪,导致战线被西军压缩,好在有兵力优势,组织几次反扑后,西军为保存实力,又退了回去。
蜀中陷入僵持。
而在北方,随着蒙填指挥了一次战役,双方打了个你来我往,但最终因骑军不如岳单之故,蒙填开始呈败势,眼看就要岳单突破封锁时,王琨终于亮出了王牌。
三支大军横空出世。
足足一万人的重卒,一万人的轻骑,一万人的重骑。
这三万人,王琨几乎将北方的世家掠夺了个遍,又倾尽小朝廷的国库,才勉强打造出来,可以说,这是王琨的最后家底。
领军之人和北蛮郭瞰一般,根本不屑于隐藏异人身份。
将军姓李,原名文生。
王琨以伪帝赵愭之名,降下圣旨,赐名牧。
李牧!
这三万人的出现,缓解了蒙填的压力,将岳单再一次压到顺州、幽州、檀州、蓟州和儒州——然后纵然是李牧,也攻不破郝照镇守的幽州。
燕云十六州的战事,也陷入焦灼。
……
……
战事短期内无法统一,彼此之间便开始了漫长的对峙——毕竟都需要休养生息,不可能每日每月都陷于战事之中。
当然,各种小规模战事依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