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明末奋斗纪实 > 第264章 给崇祯的奏折 说好听的干实在的(第1页)

第264章 给崇祯的奏折 说好听的干实在的(第1页)

话说那道让林缚写奏折的圣旨传到幽州时,整个军屯都热闹开了。赵虎那家伙,兴奋得像过年似的,满院子乱窜,逢人就嚷嚷:“咱大人要给皇上写奏折啦!这一准能让皇上眼前一亮,说不定还得大大嘉奖咱们呢!”旁边的新兵们听了,也跟着起哄,眼里满是期待,仿佛已经看到林缚加官进爵,他们也能跟着沾光的场景。

可林缚本人呢,却显得格外淡定。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对着那张宣纸,一坐就是大半天。赵虎在门外急得抓耳挠腮,几次想推门进去问问,都被苏文拦住了:“大人这是在斟酌大事,你别去添乱。这奏折可是要呈给皇上看的,一字一句都得慎重。”

林缚坐在案前,手里的毛笔蘸了墨,却迟迟没有落下。他心里清楚,这次的奏折可不一般。朝堂上对他的议论纷纷,崇祯的疑虑,都得在这奏折里找到答案。他不能只说些漂亮话,得让皇上看到他的真心,看到他对幽州、对大明的规划。

想了许久,林缚终于动笔了。他先写了一段对皇上的称颂之词,这可不是虚情假意,崇祯虽然身处宫廷,却也一直心系大明江山,想做个好皇帝,这点林缚是认可的。“皇上圣明,登基以来,宵衣旰食,致力于中兴大明,实乃我朝之幸,万民之福。”林缚一边写,一边在心里想着崇祯的处境,这位年轻的皇帝,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内有流民起义,外有后金虎视眈眈,能坚持到现在,也实属不易。

接着,林缚开始写幽州的现状。他详细描述了军屯的丰收,新麦的高产,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幽州之地,昔日荒芜,今在皇上洪福之下,军屯大兴,百姓安居乐业。新育麦种,耐寒耐旱,亩产翻倍,百姓皆能食白馍,此皆皇上恩泽所致。”写这些的时候,林缚脑海里浮现出田间忙碌的身影,那些曾经食不果腹的流民,如今有了自己的土地,有了安稳的生活,这一切,都是从他来到幽州开始改变的。

但林缚知道,光说成绩还不够,得让皇上看到他的长远打算。于是,他笔锋一转,开始写对幽州未来的规划。他提到了继续扩大军屯规模,开垦更多荒地,让更多流民有地可种。“来年,臣欲再扩军屯万亩,引流民数千,教之农桑,使其自给自足,为国家增添赋税。”他还计划修建更多水利设施,确保农田灌溉,“修渠三道,引河水入田,可保旱涝无忧。”

在军事方面,林缚也没含糊。他写道,要继续训练新兵,提高边军战斗力,不仅要能守住幽州,还要有能力主动出击,打击后金的侵扰。“臣将日夜练兵,使边军如虎狼之师,后金若敢来犯,定叫其有来无回。且臣欲打造新兵器,改良火药配方,增强军备。”他想起那些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的士兵,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只要有好的装备,好的训练,这些士兵定能成为大明的坚实护盾。

写到商栈和漕运时,林缚更是胸有成竹。他提议朝廷放宽对幽州商业的限制,鼓励更多商人来此交易,这样既能增加税收,又能促进物资流通。“幽州地处要冲,商业潜力巨大。若朝廷许以优惠,商税必大幅增长,可解国库之困。”他还打算进一步完善漕运路线,提高运输效率,“疏通漕运河道,建造新船,使物资转运更为便捷。”

奏折写了大半,林缚搁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他知道,这些内容虽然实在,但还缺了点能打动皇上的东西。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民心。他重新拿起笔,写道:“皇上,臣以为,治国之要,在于得民心。今幽州百姓,皆感皇上之恩,愿为朝廷效死力。臣当继续施惠于民,使民心稳固。唯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方能长治久安。”他深知,崇祯一直渴望得到百姓的拥护,重振大明的威望,这一点,和他在幽州的理念不谋而合。

天色渐暗,书房里点起了蜡烛。林缚还在对奏折进行最后的润色,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他都反复斟酌。赵虎在门外等得实在不耐烦了,又凑到门边,小声对苏文说:“苏先生,你说大人到底写了些啥?这么久还没写完。”苏文瞪了他一眼:“你呀,就知道着急。大人这是在为幽州,为大明谋划,岂是你能随便揣测的。”

终于,林缚放下了笔,他看着写满字的宣纸,心中既有忐忑,又有期待。他知道,这份奏折一旦送出去,必将在朝堂上掀起波澜,但他更相信,只要是对大明有利的事,崇祯一定会认真考虑。

第二天,奏折被装进信封,由快马送往京城。一路上,信使马不停蹄,生怕耽误了这关乎幽州命运的奏折。

此时的京城,朝堂上依旧争论不休。关于林缚的话题,始终没有平息。有人说他野心勃勃,必须打压;有人则力挺他,认为他是大明的救星。崇祯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争吵,心中愈发烦躁。他盼着林缚的奏折能早点到来,好让他看清这个神秘官员的真实想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几天后,奏折终于送到了崇祯手中。皇帝迫不及待地打开,一行行看了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逐渐从疑惑变为惊讶,最后竟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王承恩在一旁看着,心里也暗暗好奇,这林缚到底写了些什么,能让皇上有如此反应。

看完奏折,崇祯陷入了沉思。林缚的规划宏大而务实,既有对当下问题的解决办法,又有对未来的长远展望。更重要的是,他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大明的忠诚,对百姓的关怀,让崇祯深受触动。但崇祯也明白,林缚的计划一旦实施,必将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朝堂上那些反对他的人,肯定会跳出来阻拦。

“王承恩,”崇祯突然开口,“你觉得这林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王承恩想了想,小心翼翼地回答:“回皇上,依老奴看,林缚是个实干之人,一心为大明着想。只是他行事风格与朝中大臣多有不同,才遭人猜忌。”崇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就在朝堂为林缚的奏折争论不休时,幽州的林缚已经开始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了。他知道,不管朝廷的态度如何,他都要把幽州建设好。而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边军的改编。他深知,旧有的边军体制存在诸多弊端,只有用新法子治理,才能打造出一支真正能打仗的军队。但边军改编,谈何容易,这其中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又会遇到怎样的阻力呢?林缚望着远方,心中既有决心,又有一丝忧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