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的?”
“倒也不算,就是他们几个老家伙闲着没事儿,把之前手里的资料整理整理,搞出来的,想着以后捐给军史馆,让我帮忙看看,找找错处。”
“我说呢。”
李乐翻开一页,看到上面一行,九兵团(辖二五、二七、三十、三十三军)其主力应即沿南陵、宣城、十字铺之线(含)及以北地区,经郎溪东西地区挺进至津阳、宜兴及其以南地区集结待机,以策应八、十兵团作战,并坚决堵击京镇段可能南窜之敌,以便视机协同八、十兵团聚歼该敌于京、镇、句、丹、金(坛)、武、津地区。
“嚯,好家伙,这么细的?”
“这就是502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风格特点,异常详细的战略部署,直接告诉将领你应该干什么,各部队的任务分界线清晰以及具体能够到细化到营连级别的限定任务时间和注意事项。”
李乐想了想,“那谁不也是很细?”
付清梅摇摇头,“还不一样,一个是依靠个人的超高的军事天赋,一个是依靠靠的是军纪严格和运转有力的参谋机制。”
“不过,光说,你可能还没法理解,这样,那边还有一张首长决心图,是那位的。放一起,还有参考作战命令,你更好的理解。”
等李乐到把另一张决心图拿过来铺开,“奶,有些眼晕啊。”
“笨蛋,这么简单都看不明白?”付清梅一指李乐手里的书,“第十五页,十月七日,部署与行动,你念,然后看我给你指的标记运动方向。”
“哦。”李乐翻到那一页,清了清喉咙,“令二、三、九、炮纵明到帽山集合看地形。估计南边为敌之弱点。。。。。”
“看这里这道蓝线,为什么这么安排?就是为了牵制攻占大房身敌新三十八师一一二团,让他们悬在,出,怕被打援,不出,又会在三四五高地被攻下后,被关在两道铁路之间,明白了?”
“哦,明白了。”
“继续。”
“令六师以一个连接替二十七师三四五高地。。。。。令五、六纵续向新立屯前进。十纵在绕阳河、半拉门布防。。。。。”
“这条铁路线和公路的交叉口没有?”
“昂。”
“这里有谁?”
“敌一一三团和六十一师的七个营。”
“知道什么意思么?”
“为防这部分敌突围与锦西的敌一九八师会和,如果会和了,利用这里的铁路线,就能激动到这边,给新六军解套。”李乐对着命令的电文,解释了。
老太太笑了笑,“还成,动了脑子了。”
“嘿嘿,我这是马后炮,哪能和人家没法比。”
“学习战略战术,不就是从马后炮开始?”付清梅,点了点地图,“下面,接着念。”
“好。五纵拟以两夜行程,赶到大三家、东坡台、阿林一线地区,八日到叶茂、秀水一线。。。。。”
“这段的意思,其实应该跳出这个范围来看,战术意图在北面的向这里运动的敌七十一军,设计的进攻窗口,是在三日后的下午,因为按照计划,这里的敌骑一师已经被压缩到了这一段狭长地带。。。。。”
就这么着,李乐跟着付清梅的分析和“命令”的内容,似乎脑海里已经有了两场战役的整体动态影像。
等到讲完502所下达的命令和决心图,付清梅把笔一扔,“李乐,说说,你怎么看,这两位在大兵团作战时的风格差异?”
“简单总结就是谨慎和机变的对比,一位步步为营、制度化管控,一位出奇制胜、临机决断。但是,这还是人脑袋能做出来的部署?”
“呵呵呵,事实证明,是的。”老太太笑道,“超过十万人以上的大兵团作战,不是谁,都能做的到的。你知道难点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