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归玩闹归闹,别把事业当玩笑。该干的正事儿,还是得干。
吴爱军抿了口保温杯,李乐偷偷瞄了眼,给姚小蝶示意,做个了“枸杞”的口型,姚小蝶一皱眉,李乐捂着嘴,忙又看向幕布。
吴爱军继续道,“企业团租,与园区内重点企业合作,定向为员工提供住宿。比如我们和州船科技,爱发科,新力士几家公司签订的协议,将公寓作为新入职员工的过渡居所,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稳定的客源,还通过批量签约降低了管理成本。”
“整体打包价是多少?”李乐问道。
“七折,三年。”
“行吧,老吴,继续。”
“好,二是个人散租,针对园区内手头比较宽裕,要求比较高的年轻白领和创业者,推出的拎包入住的精装单间,租金水平控制在1200-2500元每月,目前已有30%的意向房源通过这种模式出租,主要吸引来自周边科技企业的技术人才。”
“第三个短期租赁,为临时项目团队或外派人员提供3-6个月的灵活租期,满足流动性需求。这一模式在我们最近开办的推介会以及企业洽谈的反响比较好,尤其是跨国企业驻园区员工的短期安置需求显着。但这些人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提供类酒店服务。”
李乐点点头,看了看姚小蝶,“可以,还能提供一些额外的增值服务。师父,你在新罗待了一年,想想有什么符合实际的服务项目,总之,他们愿意掏钱就行。我们就能补贴到别的房型里去。”
“好,我理一下,对了,我补充一点,最近我们准备开通校企联合通道,依托科教创新区高校资源,以及园区出面带动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求职驿站,参考南高丽和脚盆那边的经验,这些毕业生凭面试通知可申请14天短租过渡。”
“咱们就这三栋楼,五百多套房,万一人多了,排房能排的开?”
姚小蝶笑了笑,“不还有三松的员工公寓么?我和电子厂的老朴商量了一下,如果真出现排房问题,可以用空余的员工宿舍过渡一下,到时候,少收点租金,一天十块钱总行吧。”
“啊,对,有什么问题不好沟通的,我来。”李乐一拍手,“咱们继续。”
“下面这个,于嘉航,你负责的,你说说。”吴爱军换了图片。
“那个我说了啊。”刚回来的于嘉航把凳子往空调口挪了挪,指着ppt说道,“宣传途径主要采取了下面几个,首先是线下渗透,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园区各企业hR和潜在租客参观样板间,结合园区人才政策宣讲会,现在的进度已经覆盖80%的目标企业。”
“其次就是利用新型网络路径,进行线上推广,与管委会合作,推动名为安居家园的服务平台,上线各种公寓的信息,实现申请、审核、签约的流程,同时通过本地论坛和bbS发布租房攻略,精准触达青年群体。”
“还有就是李乐在邮件里说的那种社群运营的方式,联合团、管委会、各企业hR部门,组建外场活动,球友,牌友,驴友,跑友。。。。”
“啥?炮?我没听错吧?”李乐突然来了句。
几人齐声,“噫~~~~”
于嘉航敲敲桌子,“跑步健身,不是炮!”
“哦哦,你说你说。”
“我们通过组建等兴趣小组,增强推广宣传,以后这些社群会直接嫁接到青年公寓里来。。。。。。再有就是日常的常规宣传,地铁、报纸、公交广告。。。。。。”
等于嘉航说完,几人讨论讨论,李乐忽然扭头看吴爱军,“老吴,管委会还有啥支持么?”
吴爱军翻出几份文件,递给李乐,“除了那个补贴一百,项目上协助对接了土地资源与消防验收,缩短了项目筹备周期,另一个,通过政策引导,将青年公寓纳入人才安居工程,提供税收减免和基建补贴。你那个师兄刘主任,这半年已经带着不下四批市里和省里的人来咱们项目工地。”
“行啊,回头,我得上门感谢。”
“你不是去蹭饭?”
“谁说的?我是那种人么?哎呀,别看我,继续,那什么下面的规划。。。。。。”
“未来三个月,我们在公寓彻底装修验收完成前,有几个方向,一是公交接驳班车,二是在公寓内引入便利店、健身房等商业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