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厂?”
“对,大型的,能造3000吨以上的那种驳船基础的造船厂,最好还是快要破产的,资不抵债的,经营不良嗝儿屁着凉的那种。”
“造船厂不少,有大有小,国营民营的都有,快要完蛋和已经完蛋的也不少,可您问这个干嘛?”
“帮忙联系联系,看有没有有意要处理转让的,或者破产拍卖的。”
“您是想造船?”
“有这想法,宗老板地头熟,找找?”
“你要这么说,还正好认识几个。”
于是,宗良地按照李乐的要求,在整个通州联系了一圈,最后圈定了两个造船厂,一个原本属于海启县的国营,一个在东如县的私营。
国营的那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前清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到如今正好一百年。
据说还是张謇先生当时主持建造的众多造船厂中的一个,延续发展到现在,占地面积近300亩,岸线长度500米,五万和三万吨级船坞船台各一座,一座舾装码头,工人2000。
99年破产,之后历经三次拍卖,作价从2。4亿到2亿再到1。8亿,全部流拍。
问了问原因,宗良地解释说,一是原有企业员工的安置被列为拍卖的附加条件,二是企业规模的尴尬,大的瞧不上,小的买不起,设备设施老化,想要重新生产,得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一算账,问津者寥寥无几。
而民营的那家,九六年成立,是一沪海的大老板和脚盆鸡的一家船厂合资兴建的,面积两百多亩,岸线总长800多米,两座五万吨船台,一个建到一半就停工的五万吨的船坞,740米舾装码头1座,设备设施都很新,全套脚盆造。
“船坞建到一半就停工?什么意思?”
“这个厂,早先是作为市里的招商引资项目,里面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当时负责项目的大脑袋进去了,判了个无期,沪海的那位大老板跳楼了,小鬼子的船厂02年破产了。建设船坞的时候还死了三个人。”
“艹,这么晦气?”
“可不,那沪海老板一死,后续投资跟不上,老板的小媳妇儿,就想着把厂子给卖了,作价五个亿,可这厂子出了这么多事儿,要价还这么高,好多想买的,都心有疑虑。”
“得,宗老板,你给我介绍的这俩,一个天残一个地缺。”
“可您要求的,划拉划拉也就这俩合适,要不,您考虑考虑?”
于是,这么一考虑,就到了眼下。
李乐一说完,大泉嘬着烟,琢磨半天,“淼哇,你这想造船,咱们没经验啊。”
“咱们做煤矿,做高速服务区有经验?”李乐笑了笑。
“可做煤矿,好歹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还有钱总他们几个,高速服务区有和尚湾的底子。这造船,赶上造飞机汽车咧。”
“哈哈哈,哥,其实你要真说起来,如果不考虑特殊船型,造船反而比造飞机和汽车更简单些。”
“你懂?”
“我不懂,可我老丈人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