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零钱,找你六十。”
“什么人呢是。给给给。”
两人闹腾着进了院儿,瞧见正房坐着的李铁矛和大娘,忙问好。
“来了哇,好好!路上辛苦吧。”
“挺好,车接车送的,辛苦啥。”
“宝库,麻烦你了啊。”
“不麻烦,不麻烦。”
“一会儿在家吃了再走。”
“不用了,真不用。”
“没事儿,多个人,热闹,就这么说了。”
。。。。。。
坐定,几人围着李铁矛说话。
“大伯,啥章程,李枋都不看了,非要回老家。就为了上个族谱?”
李铁矛给郭铿递了个烟,“可不,正月里就得给去年生是娃娃上族谱,给老祖先们说一声,家里又添丁进口了,再说,咱们家这是二十多年以后,又有男丁,不能马虎了。”
“哦。大伯,那得是个啥章程?”
“明天一早,先去地里,给咱爷,咱太爷爷他们放炮烧纸上供,汇报一下,家里添娃了。然后本家其他几房的长辈一起过来老宅,把去年生了的娃和新娶的媳妇,姓名,出生年月日,时辰用红纸记下来,和族谱放到一起,等下次修谱的时候再正式录上去。”
“哦。诶,大伯,咱家有家谱?”
“有哇,怎么没有,先前是你爷,后来一直都在我手里管着呢。”
“我还没见过呢,对了,女娃也能上?”
“能,咱家没那么多规矩,只要是姓李的女娃都能上。”
“大伯,我能先瞅瞅?”
“能,在我屋里,等着。”
李铁矛起身,去了里屋,一阵柜门抽屉响动,再出来时,手里捧着一个红木匣子,瞧着还挺重,放到桌子上,“嘭”的一声响。
瞧了眼匣子,看到上面的花纹,小李厨子略微有些失望,不是小叶紫檀,不是黄花梨,就是一般的大叶檀。
等到把盖子抽出来,就看到里面十几本竖版的书册。
李铁矛拿出最上面一本,递给李乐,“这是第一本,有谱序的。”
“哦。”
李乐双手接过,瞧见泛黄的淡蓝色书皮上,用宋体字印着“陇西郡李氏续修族谱卷一”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