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笑着上前还礼:“哎呦……果然是杜国丈,何时回京的?”
杜希望笑着道:“昨晚戌时进的城门。”
在李瑛出征北庭的时候,李白作为幕僚随行,与担任北庭都护司马的杜希望有过一段时间的交集,一直共事到秋天平定突厥,因此算得上熟悉。
李白笑道:“一别四年,昔日的杜司马现在成了兵部尚书,真是沧海桑田啊!”
杜希望拍拍李白的肩膀:“太白先生更是了不起啊,从一介诗人混成了御史大夫,堪称天下文人的楷模。”
李白自嘲的笑笑:“陛下抬爱罢了,我这人没有城府,口无遮拦,换个皇帝我可能已经被发配边疆了。”
两人并肩穿过承天门,一起走向太极殿。
就在这时,李白看到了前面一个熟悉的人影,当即大喊一声:“喂……崔大夫,慢点走!”
一个穿着绯袍,年约五旬的文官停下了脚步,扭头笑道:“李大夫是喊下官吗?”
说话之间,李白就与杜希望来到了这名文官跟前,李白介绍道:“我猜两位不认识吧?”
杜希望摇头:“面生。”
崔文焕望着杜希望身上的紫色官袍,却已经猜的八九不离十:“这位莫非是杜公?”
杜希望作为最早的从龙之臣,一直是独立军团的主帅,在转任兵部尚书之前,累功被册封为镇军大将军,先加太康县公,后升陇西郡公,因此崔文焕才尊称为“杜公”。
杜希望叉手道:“在下正是杜希望,敢问阁下?”
李白“哈哈”笑道:“这位是崔贤妃的父亲崔文焕,谏议大夫,正四品。”
崔文焕闻言心里颇为不得劲。
你介绍我的官职就介绍吧,还他娘的强调我是四品,人家杜希望又不是不知道,就你话多,你这是奚落人是吧?
心里虽然不爽,但崔文焕也不好意思表现出来,急忙赔笑道:“下官崔文焕,这厢有礼了!”
杜希望急忙还礼:“原来是崔兄,久仰大名,早就想要拜会,只可惜一直在外地任职,无缘与兄台相见,今日总算相识!”
李白在旁边打趣道:“我猜两位国丈就不认识,要我说啊,崔国丈你可要加把劲了……”
“呵呵……李大夫此话怎讲?”
崔文焕讪笑着问道。
李白一本正经的对崔文焕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杜国丈担任泗水县令的时候崔国丈应该在京兆府岐山县做县令吧?
现在人家杜国丈都做上兵部尚书,晋爵陇西郡公了,崔国丈还只是个谏议大夫,你当然要加把劲!”
崔文焕闻言面色涨红,讪笑道:“杜公劳苦功高,为国南征北战,功劳赫赫,岂是下官一介儒生能够攀比的。”
杜希望微笑着谦虚:“崔兄谬赞了,在下只是承蒙陛下器重,委以重任罢了,说起来也没有太显赫的功劳。”
李白颔首:“真要说起来,杜国丈似乎也没有太显赫的功劳……”
杜希望闻言脸色顿时绿了。
这家伙思维这么跳脱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