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成化犁庭就非常能够见识到一名皇帝的功底。
不做则已,任尔来去,做则做绝,犁庭扫穴。
整个建州三卫几乎被屠干净了。
只要是个听闻过这场战争的人,都觉得宪宗皇帝残忍嗜杀。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么多年了,无论北边有什么动静,边疆怎么不稳固,建州女真部落那边的人,你是听不到一丝一毫消息的。
可以预计,他们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处于食物够吃的状态。
就连寒冬的白毛风,能饿死牲畜的寒冬,也不能让他们出现饥荒。
很简单的道理,人少了,东西就够吃了。
因此,杨廷和可以理解皇帝建功立业的心思,可以理解为国家,在边疆与敌人战斗的做法,甚至你皇帝本人亲自带兵跟人互砍,都是可以理解的。
太祖,太宗,宣宗就是亲自拿刀和人互砍的好手,他们每次出征都是奔着灭人全家去的,这就是正面榜样,后来皇帝要学,就麻烦你学个全套的。
不能草草了之,不能准备不充分,不能什么话都不听,愣头愣脑就上了。
有的地方,自己那位已经过世的学生做的很不错,比如学习兵法,比如练兵,比如边疆兵卒与京城团营换防以增强战斗力。
而在应州战役中的表现,证明了他的准备没有哪个是用不上的,全是正确,且充分的准备。
可其余的地方,自己那位皇帝,又展现出了诸多缺点。
他的三分钟热度,以及贪玩好耍的特点,在应州战役之后,表现的淋漓尽致。
既然决定了做过一场,那这一刀逮到机会了,就非得从天灵盖劈到地涌穴不可。
不能顾及士卒伤亡,甚至你皇帝本人既然选择了上马杀敌,那就不要顾及生命,跟他拼命再说。
机会难得,一名皇帝,最基本的素质就得有贪婪这一项,哪怕是杀死一个人的功劳,这个人的人头也得是达延汗,才配得上你朱厚照多年来的坚持。
在杨廷和看来,小王子兵马,死的人数少于一半,受的损失少于一代人的休养生息功夫,那都不能被称之为胜利,那就得叫劳民伤财。
因此他会毫不犹豫的就将一切关于应州大捷的相关内容泼墨抹黑,能如何丑化就如何丑化。
目前国朝已经没有多余的银子再进行战争行为了。
国库没有,内帑,就算是有,也不能有。
必须要让朝廷法度稳住,解决各地流民,流寇之害当为第一要务,再劝农桑,适当减少一些各地税赋,让下面的先缓一口气再说。
杨廷和再度微啜茶水,因为天气寒凉,春暖虽绿大地,却没把北风消净,因此,寒冽之意仍旧让杨廷和感觉到了一阵想要缩手缩脚。
年年都有冻死的尸骨,这种尸骨在京畿地区也时常能够看到。
伐柴烧炭者冻毙于山野,失双亲之幼童冻毙于破屋。
而这,又是不能去管,不得去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