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想着:如今公孙止逃逸,自己好不容易在面对忽必烈的交锋中占据上风。
可一旦强行搜查使团,到时忽必烈再发难,自己又将落入下风。
双方顿时僵持不下,气氛愈发紧张。
就在此时,一骑快马飞奔而来,马上一名宋军斥候滚鞍下跪:“报!”
“北门守军发现先后有三人突破防线,向汉江方向逃窜!”
忽必烈冷冷道:“诸位,想来是真凶已经逃出了襄阳!”
“若无他事,本王要休息了。”
贾似道左右环顾,不见杨过踪影。
心中以为是杨过前去追杀公孙止了,当即不再纠缠,挥手示意兵马撤退。
但他已打定主意要坐实公孙止是凶手的事实,毕竟自己一方可有着十数位证人。
想到此处,贾似道撂下一句:“四王爷,为两国和平计。”
“贵部属下刺杀吴相之事,还望王爷给本官一个交代!”
说罢,领兵离去。
回府路上。
黄蓉低声道:“靖哥哥,吴潜之死恐怕是过儿要嫁祸给。。。。。”
郭靖点头:“过儿不会滥杀无辜,其中必有隐情。”
黄蓉摇头,“靖哥哥,吴潜可算不得无辜!”
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过儿这一手栽赃实在是用的妙啊!”
“蓉儿,这话怎么说?”
“第一,离间了忽必烈与公孙止。”
“忽必烈心机深沉,吴潜之死都会扰乱他的部署。”
“不论凶手是否就是公孙止,他的心中都难免会生出记恨!”
“其二,公孙止离开使团逃出襄阳,正是出手截杀他的好时机!”
“若是过儿能乘机除掉公孙止,英雄大会的危险可就会减少几分!”
“至于这第三嘛,蒙古国使团部属刺杀大宋朝廷官员,蒙古一方必定理亏。”
“谈判时,咱们可就占据了有利局面!”
郭靖恍然,讪笑道:“我就说贾似道兴师动众而来,怎么最后却又愿意草草收场呢!”
“原来你早已看穿了过儿的布局啊!”
“不只是我,贾似道与赵葵必定也猜到过儿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