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5岁,平时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因左侧腹股沟斜疝入院,在腰麻下行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
十年前患者曾经做过阑尾手术,恢复良好,没有其他手术史以及外伤史。
本身疝气修补手术属于最基本的小手术,和阑尾切除术一个级别。
一般来讲住院老总都不愿意做,碰到上进、肯干活的规培生,临走之前做一台也是正常的。
按说北医毕业的硕士做这么个小手术肯定不成问题,但术后第一天就发现术区附近有皮下血肿,囊阴血肿。
当时以为是患者碰伤或者压伤,但患者否认有外伤,没做特殊处理。
类似的情况其实也不罕见,并没有引起临床医生与上级医生的重视。
第二天换药时发现腰部青紫及囊阴水肿基本无变化,而且切口处也发现有明显的水肿,并伴有皮下瘀血。
考虑有切口内出血,遂在换药室给予拆开三针缝线,清除瘀血约150毫升。
但庄嫣的同学并没找到明显的活动性出血,他还叫了带组教授来帮着看了一眼,也没看见有明显出血。
于是清创后以碘伏纱布填塞切口内,加压包扎。
术后第三天,第四天换药时切口内仍有少量的瘀血,每次都清除瘀血后给予碘伏纱布填塞压迫。
第五天换药时切口内瘀血明显减少,给予生理盐水200毫升+庆大霉素注射液16万单位冲洗切口,然后无菌纱布包扎。
从第六天开始换药时不再有瘀血和明显的渗血。创面也逐渐缩小。术后第十五天出院,约二十五天创口闭合。
到这里,一切都还算是正常。
类似的情况不是没发生过,尤其孟良人刚到临床的时候,偶尔能遇到切阑尾导致脂肪液化的患者。
治疗过程都差不多,就是探查、不断的换药、消毒、引流,预防感染等等。
可是呢,没有意外的话意外还是要来的。
创口闭合一个半月左右,又开始出现切口感染,流脓,在门诊给予扩创引流,每天换药,二十五天仍反复感染,时好时坏,创口始终不愈合。
这时候连他们科室的主任都看了患者,考虑有深部感染,和患者、患者家属沟通后拟将补片取出,切口彻底清创,并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但是!
还是那句话,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又发生了。
术中发现患者病灶已侵及内环,不能做腹腔镜下修补术。
没办法,把主任叫上台,看了一眼后决定从原切口进,将原有补片取出,彻底清创后放置一根乳胶管于内环口附近引流,然后分层缝合切口。
术后有浓汁引出来,再后和上次一样,但很快开始引出新鲜血。
这下子患者家属坐不住了,一连串的交流、沟通,随着患者病情逐渐恶化……
写到这里的时候,孟良人和庄嫣都有些茫然。
一个疝气,竟然恶化了?!
对,别说是患者家属,就算是远在医大一院的两人都很难相信患者的病情竟然会向着这个方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