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的四大粮商,也是骄阳出手几次也没戳得机会的产业。
他们已经开始对北边的粮仓下手了。
这类动作,他们在七四年的时候,也对我们的大豆动过手脚。
只是被挡在了门外而已。
咱们的复关谈判,怕是已经在筹备了吧?
我们预估,老美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让我们放开粮市。
这就是他们亡我们之心不死了。
一旦老美提了这样的条件,我们就要开始做出应对了。
尤其是大豆产业。
民国之时我们的大豆还是出口的头把交椅呢!
如今孟山都的大豆产业,才是最大的。
豆类可以长期存放,我们的储备周期,至少要跟孟山都持平才好的,至少五年的储量。
粮市是肯定不能给他们放的,因为我们跟北边有差不多的软肋……”
问及粮食,听到贤婿说起一些陈年旧事,杜老爹这边就全无印象了。
拿出笔记本记下之后,杜老爹也就没再说话,而是默默复盘了今天翁婿两人的谈话。
如今跟贤婿在宏观上畅谈,杜老爹也觉着有些吃力。
在经济领域的深度跟细节上,杜老爹这边就真的不是很深入了。
“西北之行,你还是要尽快的。
今天就谈到这,伱先回去准备准备吧。
我汇报之后,会找你的。
你就不要留在山上村了,你在,我不安生,你那些医界前辈,也不会跟我说实话。”
揉了揉有些发疼的额角,虽说是在山上村,但杜老爹这边还是如在杜家小楼一样,话说完,就将李胜利给撵走了。
许多事,也不是安生与否的事,只是杜老爹跟李胜利,都是一样的态度,那就是不想让人知道,翁婿两人的接触过于频繁。
见贤婿利索的离开了别院,杜老爹接茬揉着额角,从公文包里拿出信笺,就开始写起了自己的报告。
今天翁婿两人谈的有点多,也有点重要,趁着印象深刻,老杜这边也要劳于案牍的。
从山上村下来,李胜利用两天整理了一下思路。
就边贸而言,北边的崩塌,八八年就算开始了。
那时节也正是国际上的肃杀期,国内也是一副秋末冬初的样子。
李胜利这边本来是打算,一两年之后,如严打的时候一样,下去转个一两年,再滑脚去趟港城的。
如今杜老爹提了西北的事,又有领导的遗泽在,有些事总要有人挺头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