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是津门港这些年,我们就舍了不少了。
但传承与纸张不同,就跟中医的一些传承要加密一样。
传统的典籍,首先讲的就是一个德行,有些人的德行不够,到死也不会再见到这些古籍一眼了。
或许他们是大家,但那只是知识而已,传统首重德行,那些人还是带着遗憾去死吧……”
涉及中医,涉及贤婿手里的典籍,杜老爹这边只是当做小事来谈的。
没曾想,几句话就把事儿说到死胡同了。
看着面无表情的贤婿李胜利,杜老爹只能重重一叹,按下这两个话题了。
贤婿说的决绝,有些人的急切,怕是要落在空处了。
经过前面几件事之后,上面对赤脚医生也慢慢的重视起来了。
人家不动则已,一动还是带起了风潮。
中医局成立之后,下面的许多赤脚医生,俨然成了乡村致富的带头人。
而贤婿之前的云贵川之行,也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
今年扶贫的说法,也正式提出来了,而赤脚医生在云贵川等地,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说贤婿这边承包药山没几年,许多药山还在勘察之中,但一些偏远山区因此而致富,却是许多人没曾想到的。
修路、修桥,贤婿跟他的现任丈人老丁,做了许多旁人不知道的事。
如今普查一下,有药山的一些偏远山区,富裕程度已经可以赶上城乡结合部的村镇了。
这才几年功夫?
杜老爹此来,要跟贤婿李胜利谈的,还是经济上的问题。
至于中医不传也就不传了,典籍不给也就不给了,这些东西,如今时节,远不如王家子的租赁房、工程机械学校重要。
杜老爹清楚,王家子也有过交待,这些都是自家贤婿一手擘画的。
中医他说不传,典籍他说不给,上面还是可以给他这个便利的,因为这些东西,跟市场比、跟发展比、跟温饱跟小康跟经济比,多少有些不值一提了。
没了他李胜利的典籍,那些提出这个问题的,就去民间搜集典籍好了。
中医的对外交流不畅,岛上取缔那些先行注册的国际专利就好,许多事都是有条件的。
自家贤婿李胜利这边能给出的条件,对比岛上跟那些个学者,显然还是重要跟丰厚的。
这种问题,对杜老爹等人而言也无需选择,无非典籍跟传承都在那里。
李胜利又不是要毁掉这些,据杜老爹所知,李胜利对于古籍的保护,要远远强于许多博物馆的。
仅是一套保证书籍不霉变的恒温系统,不说设备造价,每年仅是电费都要十几万,加上停电时用的发电机跟柴油。
这笔支出,多半博物馆都是拿不住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