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召集诸将商讨对策。
众将普遍认为:冯慧亮部驻博望山,陈正通部屯青林山。
他们不仅兵力强大,而且已经同时占据水陆之险要地势。
且对方水陆两部互为犄角之势,防御严密,一时之间,难以攻下。
既如此,不如绕过敌方正面防线直取丹杨。
丹杨乃是敌军大本营,
只要拿下丹杨,
冯慧亮和陈正通部自然不战自溃。
李孝恭正欲采纳此计,但李靖提出了异议。
他认为:冯慧亮和陈正通率领的确实是辅公祏的精兵,
但辅公祏亲自留守的丹杨兵力,必然也不会少。
况且丹杨城墙坚固,
我军若无法突破博望山等要地,又怎能轻易攻破丹杨?
倘若丹杨久攻不下,
而冯慧亮等人又趁机从后偷袭,
我军势必将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
甚至还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且冯慧亮、陈正通二人都是久经战阵的大将,
他们此番坚壁不出,并非怯战,
不过是辅公祏严令他们坚守不出,
意图挫伤我军锐气,迟滞我军攻击罢了。
为今之计,
当示敌以弱,诱敌出战,
力争在野战中将其彻底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