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王朝的领土。
早在三国时期,东吴统治者孙权就派出一支兵马抵达台岛。
东吴一度在岛上设立了行政机构,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统治。
后来东吴发现,在这里维持统治的成本太高,又搜刮不到什么资源,便撤回了在此地的驻军。
其后,华夏历朝和台岛之间的联络一直不断。
每到王朝末期,都会有一批华夏沿海居民乘船抵达台岛避难,和当地土着高山族比邻而居。
从元朝开始,华夏王朝在台岛旁边的澎湖列岛设立了巡检司,负责澎湖、台岛地区的防御。
至此,华夏王朝正式拥有了对台的长期统治机构。
大明建立后,同样继承了澎湖列岛巡检司,维持了对台统治。
随着欧洲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十六世纪末,从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手中独立出来的荷兰开始崛起成为新的殖民强国,人称“海上马车夫”。
十七世纪初的明朝万历三十二年,荷兰殖民者首次入侵澎湖列岛,被驻守在当地的大名澎湖巡检司军队给击退。
大约二十年后的天启年间,已经进入末年的明朝被沉重的辽东战事拖累,澎湖巡检司名存实亡。
荷兰殖民者趁机卷土重来,占领澎湖列岛。并以此为基地袭扰台岛、福建沿海地区。
荷兰人做的事情就和当年的倭寇一样,烧杀抢掠,激起了沿海地区的民愤。
福建巡抚南居益此时站了出来,他组织了一支军队,过海包围了澎湖列岛。
荷兰人压根就没想到衰弱的大明竟然还有反击之力,被大明第二次击败,被迫撤出了澎湖列岛,再也不敢打此地的主意。
荷兰人被驱离澎湖列岛之后,便将目光投向了台岛。
在荷兰人的重金贿赂下,一名大明福建的知府同意荷兰人可以用台岛岛作为和大明臣民的通商地点。
这名知府也不敢背负割让土地卖国的罪名,就规定“只能借住”。
然而,荷兰人和其他西方殖民者一样,说白了就是一群海盗。
这些不要脸的家伙趁着大明在东北的战事一年比一年危急,已经无力顾及台岛的机会,带着火枪、大炮开始在岛上的南部地区建立据点。
随后,他们恬不知耻地宣称,大明官员已经将这个地方割让给了荷兰,此地成为了荷兰的殖民地。
接着,荷兰人就派来了官员,在这里进行统治,压迫当地的汉人和高山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