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座上,国君山燢细细察看着手中由‘千里加急’送回的急报。
片刻后,山燢将急报抛在面前的案几上,沉声道:
“念!”
“是!”
一名内廷禁卫快步上前,将急报拿起打开念诵。
“‘羽林’营营帅金鎏谨奏:
自八月初三‘羽林’西征至‘漠滩’后,前后二十七日,营中已有三将十七校遭遇强敌。
经营中擅沟通者探询,所接之敌为‘宝岚国’之兵马。
此国军械齐备,军士训练有素,且擅长改变地形,能引水、风助战。
我营与其接战大小七次,共杀敌一万七千余人,自损三千八百余人。
近日探得‘宝岚国’增兵二十万,意欲西攻。
我营各将、校分散严重,恐难以抵御强敌,望国中快速派兵增援。
农历两百零五年九月初一。”
内廷禁卫诵读完毕后,退到一旁候命。
国君山燢揉了揉眉心,沉声道:
“众卿,自七月初开始,这两个月内已有二十七封告急求援急报,诸位看此事如何解决?”
卫尉吕冲踏出一步,拱手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无需太过多虑。
从双方战损比例来看,告急求援急报虽多,各营尚处于优势局面。
臣主管兵事,对这些将帅知之甚深,其之所以频发告急求援,无非是担心战事不利遭受诘难。
陛下只需严加训斥,令其等安心作战即可。”
另一名卫尉常昊之却有不同意见,闻听吕冲之言,当即踏前一步,大声道:
“陛下,大军在外征伐,只有主战之人才能知晓情势是否危急。
既然多数大营都发出了告急求援急报,那就说明前方战事确实不容懈怠。
我等居于万里之外,战事瞬息万变,岂能单凭臆测而否定求援。
臣建议增补援军,并派人督战。”
新任的治粟内史田仓忍不住上前一步道:
“陛下,今年国中的备战粮秣已消耗七成,据‘太常所’太史令观察星象,明年将有大旱,各地粮仓不宜动用。
如果再次增补援军,恐粮草补给难以足备,请陛下三思。”
当下又有数人出列建言,有赞成,有反对,不一而足。
国君山燢不禁有些头疼,双眼在朝臣中扫了一眼,见左丞相元姜正看着殿中界域堪舆图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