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信使躬身退下后,书房内陷入一片沉寂。
秦臻缓缓拿起那份密报,目光再次锁定在那两个力透简背的字上:“萧何”。
萧何!竟是萧何!
刹那间,下邳墨社外那双在人群中执着仰望、充满迷茫与渴望的眼睛,与史册中那个“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运筹帷幄于帷幄之中的千古名相身影,轰然重叠。
“嘶。。。。。。”
彼时,一股混杂着记忆的强烈震撼与命运弄人的恍然,瞬间席卷秦臻全身。
当初百家大会的匆匆一瞥,他只道此子心性坚韧,是可造之材,想着日后或可引入秦国悉心雕琢,添一栋梁。
却万万不曾想到,那个在人群中毫不起眼、身无长物、对未来充满迷茫却又无比执着的楚国寒门少年,竟然就是未来的汉初三杰之首,鼎定大汉山河的柱石———萧何!
命运的经纬,在此刻骤然变得无比清晰而惊心动魄。
他当日一个不经意的关注,一个看似随手为之的“埋下一颗种子”的安排,竟在冥冥之中,将这位注定要辅佐刘邦开创帝业的不世之才,提前引向了秦国,引向了他秦臻的棋盘之上。
震惊过后,是如深渊般绵长的思虑。
彼时,秦臻放下密报,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椅子上,目光穿透窗户,望向楚国丰邑的方向。
该如何,对待这“意外之喜”?
直接接入鬼谷学苑,锦衣玉食,名师环绕?
此念头一闪,便被秦臻否决。
史册斑驳,然萧何之能,在于其植根于民、洞察世情、善于理政的务实之才。
这,恰恰是在底层摸爬滚打中锤炼出来的。
若过早将其置于学苑温室,隔绝尘嚣,高谈阔论之余,只怕会折损其璞玉之质。
况且,他那份源自底层、对楚政弊端的切肤之痛,正是他未来深刻理解秦法优越性、并心甘情愿为之效力的宝贵视角。
“坚韧、清醒、志向之纯粹。。。。。。”
彼时,秦臻低声重复着初六信中的评价,手指无声地在桌上敲击着某种韵律,心中之策,已然明晰。
他需要让这少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秦楚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