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奇闻怪谈民间故事 > 第25章 魅狐(第7页)

第25章 魅狐(第7页)

他还在墙上题了一首诗:“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这一天正是二十一日。十几天后,梁州的信使恰好到达,带来了元稹的一封书信,还有一篇《纪梦诗》,诗中写道:“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

有趣的是,这首诗描述的梦境日期与我们游览寺庙和白居易题诗的日子基本吻合,这便是所谓的“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的案例。

话说在唐朝贞元年间,扶风才子窦质与京兆韦旬这对好朋友,一起从毫州启程前往秦地,途经潼关时,夜宿一家旅舍。窦质当晚做了一个离奇的梦,梦见自己来到了华岳庙,遇见一位黑皮肤、身材修长的女巫。女巫身着青裙白衫,径直走向他,恭敬地行礼,请求为他祈福祝祷。窦质在梦中无可奈何,只好答应了她。梦中女巫自称为赵氏。醒来后,窦质把梦境的每一个细节都告诉了韦旬。

次日,两人果真来到华岳庙,迎面就看见一位女巫,容貌打扮与窦质梦中所见分毫不差。窦质激动地对韦旬说:“这梦好像成真了!”

他迅速检查行囊,找出两枚铜钱递给女巫。女巫接过铜钱,开心地拍掌大笑,对身边的同伴说:“我昨晚梦见的那两个家伙果然来了!一个胡子短的还给了我两枚铜钱。”

韦旬听后大感惊讶,追问缘由。女巫回答:“昨晚我梦见两个人从东方过来,一个短胡子的请我祈祷,并给了我两枚铜钱。早上我把这个梦告诉大家,你看,这不都应验了吗!”

窦质接着询问女巫的姓氏,旁边的人证实她正是姓赵。从头到尾,窦质的梦境与现实契合得如同符咒一般,这就是所谓的“两相通梦”。

行简(作者自称)曰:在《春秋》及各类史书中,关于梦境的记载不少,但像这三个梦这么离奇有趣的还真没见过。世人的梦境千千万,能有这般巧合的也是凤毛麟角。

唐朝建中初年,有个读书人韦生搬家到汝州,半路上巧遇一和尚,两人攀谈甚欢,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临近傍晚,和尚指着前方岔路口说:“往前走几里路就是贫僧的寺院,郎君有兴趣顺道拜访吗?”

韦生欣然答应,让家人先行,自己与和尚一同前往。和尚立即指挥随从搭建帐篷,准备饭菜。可走了十多里路还没到,韦生起了疑心,因为他向来箭术了得,于是悄悄从靴子里取出一把弹弓,揣着十几个铜丸,责问和尚:“小生有行程安排,原本因仰慕大师的高论才勉强答应来此,如今已走了二十里,为何还没到?”

和尚只说继续前行。和尚走在前头,天色渐渐昏暗,韦生越发怀疑这家伙可能是强盗。他决定试探一番,瞄准和尚头部射出铜丸,连发五弹,每一弹都准确命中。和尚起初仿佛毫无察觉,挨了五弹后才摸了摸脑袋,慢悠悠地说:“郎君,您可别开这种玩笑了。”

韦生虽然惊讶,但也一时束手无策,便停止了射击。又走了许久,他们来到一个庄园,几十个人举着火把出来迎接。和尚请韦生坐下,笑着安抚道:“郎君不用担心。”

和尚问身边的人:“夫人的住处安排妥当了吗?”

接着又对韦生说:“郎君先安心休息,今晚就住这里吧。”

此时,韦生心中满是疑惑,这个和尚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这场意外之旅会不会藏着更大的秘密呢?

韦生发现妻女被妥善安置在另一处,帐篷装饰豪华,夫妻俩相对而泣,好在暂时平安无事。他转向那位神秘的和尚,只见和尚抓着他的手,笑嘻嘻地说:“实不相瞒,贫僧其实就是个盗贼,本来没安好心,没想到郎君你箭术如此高超,若不是这样,我怕是应付不来。如今既然相安无事,郎君可别怀疑我。对了,刚才你射在我脑后的弹丸都在这。”说着,和尚从脑后摸出五个弹丸来。

很快,和尚安排了丰盛的晚餐,桌上摆着蒸好的小牛犊,上面插着十几把小刀,周围还围着一圈酸菜饼。他请韦生就座,并且说到:“我有几个结义兄弟,想让他们见见你。”话音刚落,五六位身着红衣、腰佩宽带的大汉出现在台阶下,和尚喝道:“快来拜见郎君!刚才要不是郎君手下留情,你们早就灰飞烟灭了!”用完餐后,和尚感慨道:“我干这行多年,如今也想改邪归正,无奈有个儿子技艺超过我,想要请你帮我教育教育他。”

和尚唤出一个名叫飞飞的少年,年约十六七岁,穿着碧绿的长袖衣裳,皮肤白皙如玉。和尚说:“你到后堂去伺候郎君。”接着,和尚递给韦生一把剑和五颗弹丸,恳求道:“麻烦郎君施展全部本领教训他,别让他连累我这个老头子。”

韦生被带到一间封闭的堂屋里,四周点燃明灯,飞飞手中握着一根短鞭站在中央。韦生瞄准发射弹丸,本以为必然命中,哪知飞飞身形轻盈,弹丸落下时,他已经跳到了房梁上,沿着墙壁飞檐走壁,灵活得像只猴子。弹丸用尽,竟然一颗也没射中。韦生只好拔剑追逐,飞飞动作敏捷,轻松躲避,始终与韦生保持咫尺之距。韦生虽然斩断了飞飞的鞭子几节,但始终未能伤他分毫。过了很久,和尚才打开门,问韦生:“郎君帮我解决掉这个小害虫了吗?”韦生如实相告。和尚一脸失望,看向飞飞说:“郎君都亲眼见证了,你确是偷盗之徒,这该如何是好啊!”

那一夜,和尚与韦生彻夜谈论剑术和弓箭之道。天亮时分,和尚亲自将韦生送到路口,赠给他一百匹绢,两人含泪告别。

民间传闻,从前有位先生外出办事,回家时却发现妻子惨遭奸盗杀害,奇怪的是,现场只见肢体,却不见头颅。他悲痛欲绝,又惶恐不安,于是赶紧报告给妻子的娘家人。岳父家一听,认定女婿就是凶手,不由分说将其扭送到衙门,指控他杀了自家宝贝女儿。

那倒霉的女婿在狱吏的严刑拷打之下,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最终忍受不住痛苦,被迫承认杀人,宁肯接受死刑,也不愿再受折磨。案卷就这样定了下来,大家都觉得证据确凿无疑。案件交由郡主委派的从事处理,但这从事心存疑虑,觉得此事另有蹊跷,便对郡主说:“小人虽地位不高,但处理人命关天的大事,任何错误都无法挽回。如果冤枉好人,我岂能心安?恳请您允许我深入调查此案。试想,哪个做丈夫的能忍心杀死妻子?就算两人有矛盾,也不可能轻易割断情义,下手断头。就算真有动机,也会设法制造假象脱罪,比如伪造病逝,或者说是意外身亡。为何要留下尸体,却丢弃头颅呢?这其中的逻辑明显不通。”

郡主听从了他的意见,允许他重新审理此案。从事另辟一地作为临时监狱,精心挑选狱卒看守,将嫌疑犯转移至此,并给予合理的待遇,包括饮食、沐浴等,把他当作普通公民对待,同时加固牢门,防止囚犯受到外部干扰。接着,他全面排查城内的工匠和搬运工,要求他们提供近期为各家办理丧葬事宜的具体地点和数目。

在逐一审查过程中,从事特意提醒大家:“你们在为人家料理事务时,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可疑的情况?”其中一人回答:“我在一位富豪家帮忙的时候,他们说杀了一个奶妈,尸体是从墙上抛过去的,凶器中似乎没什么东西,现在那个地方在某坊。”从事派人去挖掘,果然找到了一颗女人的头颅,对比之下,被害者的家属确认这并非他们家的女主人。于是,从事逮捕了那位富豪进行审讯。富豪最终认罪,交代了他杀了一名奶妈,并将头颅封在盒子里埋葬,而将这名良家妇女的尸体替换出来,偷偷藏匿在自家的秘密房间。最后,富豪全家被判死刑。可见,谨慎查案,细致取证,对于公正裁决是多么重要啊!

在唐朝贞元壬申年阳春三月的一个月圆之夜,宰相窦公在他的光福府邸中悠然漫步。这时,窦公宠爱的贴身丫鬟上清对他悄声说道:“有件事想告诉您,但您得先到堂屋里去,我才敢说。”

窦公一听,立刻走上堂屋。上清紧张兮兮地禀报:“院子里的树上好像有人,恐怕会吓到您,请您小心避开。”

窦公眉头一皱,心想:“陆贽那家伙觊觎我的权位已久,现在树上有人,恐怕灾祸就要降临了。这件事不管我是否上报皇上,都可能引来灾祸,说不定会在路上被流放或处死。上清,你在我家是最贴心的,我若身死家破,你多半会沦落为宫婢。如果将来圣上问起,你一定要好好解释我的遭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