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官直接跳到了一路监司,即使大概率只是权发遣,但这也属于飞升。
仁庙时代的大宋官场,论资排辈的现象极其严重。
几乎能与现代日本企业里的年功序列相媲美。
不出现特殊情况,所有官员都只能按照磨勘,循序渐进。
从一州通判,飞升一路监司。
这只能是背后的神仙出手了。
那么,在大宋,盘踞在大名府的神仙是谁呢?
再把这个时间,限制在仁庙景佑前后。
答案就已呼之欲出了。
只能是本家就在大名府的,故大宋太师、魏国公、中书令,王旦王文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错!
当时王旦早已去世。
但王旦的政治影响力,却久久不曾消散。
哪怕在现在莘县王氏在大名府内的影响力,也只在相州韩氏之下!
至于彼时?
只能说是大名府的真神仙!
因为,当时的宰相,正是王旦旧年一手提拔起来的吕夷简!
同时,吕家虽然不在大名府,但吕夷简在大名府内的影响力,却是毋庸置疑的。
大名府升格为北京,就是吕夷简一手推动、落实的。
此外,吕夷简的女儿、侄女也多嫁在大名府。
特别是其长女,就是嫁的王旦之子王雍。
所以啊……
这个张问当年能把群牧司的虫豸吊锤,不是没有原因的。
王子韶的声音,继续在赵煦耳畔响起来。
“问在河北,恰遇河决,时朝廷欲于小吴筑堤以回河,臣问坚以为不可,以为小吴与曹村南北相直,若筑小吴,则恐左强而右伤……”
赵煦听着,嘴唇动了动。
他当然知道,小吴筑堤的结局——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