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朝廷派出的钦差来到金陵,调查魏国公徐鹏举擅自调兵抵御倭寇一事。
此番前来的钦差是严党人员。
其调查了情况之后,做出了结论,情况没有危急到需要徐鹏举调兵,所以徐鹏举擅自调兵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然后,徐鹏举就被拿掉了兵权。
其麾下军队被拆分,被调到沿海抵御倭寇。
徐鹏举当场就被气的口吐鲜血,大骂奸臣当道。
魏国公徐鹏举手握重兵,坐镇金陵,在江南有极大的影响力,严党一直以来都想拉拢他。
但徐鹏举知道严嵩父子是什么德行,不仅拒绝了他们的拉拢,还上书弹劾严嵩父子。
要知道,这对父子可不是什么心胸宽广的人,既然确定了是敌人,那就要想办法弄死。
他们一直都在等待机会,并暗中搜集徐鹏举的罪证。
而这次擅自调兵,就是给了他们一个最好的借口。
兵权向来都是很敏感的。
徐鹏举的举动,无疑是触动了朱厚熜那根敏感的神经,加上有严嵩父子进献谗言,徐鹏举的兵权被夺,这是迟早的事。
什么拥兵自重,什么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各种罪名都按在了徐鹏举的头上。
而这些罪名,又都是皇帝所忌讳的。
不止如此,在决定对付徐鹏举之前,严嵩父子就数次请朱厚熜对徐鹏举进行服从性测试。
徐鹏举坚守底线,没有给面子。
这样一来,不给皇帝面子,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罪名就成立了。
徐鹏举是开国功臣中山王之后,朱厚熜不会杀他,但拿了他的兵权是肯定的。
徐家在大明是极为特殊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开国功臣之后,更重要的是,朱老四这一脉的后人,身上都流淌着徐家的血。
徐家一门两国公,徐光祚死后,其子徐延德袭爵,现领中军都督府,掌京营兵权。
严嵩父子想弄死徐鹏举,但朱厚熜是不会同意的。
不管是徐家的功劳,还是身上流淌着的文皇后的血脉,还是考虑定国公一脉的想法,以及其他勋贵,朱厚熜都不可能杀了徐鹏举。
严嵩父子遗憾归遗憾,但拿到了徐鹏举手中的兵权,目的也算是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