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道想要继续发展,肯定要向外寻求机会,罗马和安息,就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就像李忧说的,他确实不太像继续折腾了,而刘禅又要坐镇大汉,随时准备接他父亲的班,在这个时候,选择他们两个来继承太平道,也就没什么难以理解的了!
“太平侯。。。。。。伯川先生!”,
似乎是真有些没辙了的周仓,果断换了称呼,选择跟李忧打起了感情牌,
“大渠帅的道统,我们怎么可能不想继承,只不过,我们两个没读过多少书,又当了这么多年的死士,论资质,说是愚笨也没什么问题,这太平要术,当初您也不是没教过我们,只是我们怎么学,也学不到您和少主那种程度,说实在的,我们怕。。。。。。德不配位啊!”,
“德不配位?!”,
李忧翻了个白眼,有些无语的说道,
“元俭,当初咱们刚刚进入贵霜时,当地的黄巾军,几乎有一半是你从无到有拉起来的,至于你!”,
目光从廖化转移到周仓身上的李忧轻声说道,
“奢羯罗一袭白袍,与苦行僧坐而论道,叫开城门的,难道不是你小子?”,
“你还在这儿德不配位上了,当初你装圣人的时候怎么不说这话?”,
深吸一口气,
李忧有些无奈的说道,
“不管怎么说,你们好歹还当过几年死士,基础的学识还是学过的,你们那大渠帅,难道读的书就比你们多了去?”,
“要做黄巾的渠帅,不是看你们资质好不好,学识够不够渊博,而是愿不愿意为那些被别人看做草芥的百姓去发声,哪怕粉身碎骨,也浑然不怕!”,
“术为道所生,当为道所用,这太平要术,学不学得会并不重要,只要你知道你们大渠帅当年为什么要行那起义之事,这个班,你们就接得!”,
“这。。。。。。”,
听了李忧这一番话,不管是廖化还是周仓,谁也不是一出生就当了黄巾,当年二人之所以投靠张角,如何不是自己确实胸有郁结,连在乱世之中苟活都成了问题,否则的话,好端端的,谁愿意去干那造反的事?
这一点,
二人都是心知肚明,所以谁也没有出言反驳,而是极为默契的陷入了沉默,过了半晌,周仓的眼神中突然闪过一丝决意,只见他也不出言,伸出手来,一把按住了桌案上的《太平要术》,
“伯川先生!”,
“我想试试!”,
“我。。。。。。”,
见到周仓已经做了决定,廖化也不想婆婆妈妈的,当机立断道,
“我也一样!”,
“早这样不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