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剩的二百六十八,现在还剩一百九十六,也就说车上的三十六包衣服,拢共就花了七十二块钱。
这哪是在做买卖,捡钱、短道也没这挣的多啊……
一千二买个大学生,对外甥李胜利而言,还真是不叫事儿。
有这本钱,在孙五洋看来,就该躺家里享福,出来风餐露宿的,何苦?
“胜利……”
“小舅,车上的衣服,你瞅空再挑一遍,多余的话不要说,也不要打听。
剩的钱你揣着就好,记着我给你说的,在学校里要多拉拢能打还讲义气的同学。
人一定要可靠,不可靠的不要去招惹。
你挑出来的衣服,也可以改一改邀买人心的。”
小舅孙五洋刚要说话,就给李胜利给顶了回去,他要说什么并不重要。
现在重要的是,孙五洋同学,能在学校里召集一批人手。
至于钱,上午挣的一千四,弄死他们几个,一天都花不完。
现在的大钱,无非是自行车、收音机、大衣、房产,而这些,没票没人一样儿也买不到。
吃的也一样,在饭店点个熘肝尖、炒肥肠,兴许多花点钱就不要肉票了。
点一碗红烧肉,该多少肉票还是多少肉票,有钱,在这年月里,吃好穿好都不一定能保证。
大学的一级教授一个月四百六,想要顿顿吃红烧肉,那也是奢望。
接下来第一波倒霉的,就是这些工资高、补贴高的人物,普通老百姓,反而在风雨之中不受什么影响。
洼里这样的,现在是什么样,十年之后,可能还是什么样。
有了李胜利的吩咐,孙五洋就成了接下来的主力,在行走的马车上挑衣服,肖虎几个都不成。
只有家传卖估衣的孙五洋有这个手艺,车还没到马店集,他就把三十六包衣服挑了一遍,速度跟效率不可谓不快。
到了马店集村部,孙五洋几个进粮库去交割衣服了,李胜利找到老支书,说了想买鸡蛋的事儿。
虽说一村人有八百多户吃不饱,但马店集的鸡蛋还真不老少。
这也是马店集社员的无奈之举,鸡蛋是抢手货,两三个鸡蛋,就能换一天的口粮。
扎紧腰带,让家里母鸡吃饱吃好,一只母鸡两三天给一只鸡蛋,也是许多人家的财源之一。
两个竹筐,二百个鸡蛋,连筐带蛋正好花了二十块,看着垫鸡蛋用的粗麦糠,李胜利摇了摇头。
存这玩意多半是为了不时之需,至于谷糠,那算是正经代粮的。
李胜利在看着鸡蛋筐发呆,王胜庭这个老支书,却嗫嚅着说不出话。
“老支书,钱不够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