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四十个不锈钢大桶抬了出来,下面挖出连成一条火龙的火塘,放足了木炭和木柴点燃,通红的火光一下子就把不锈钢桶里的水烧的沸腾,四千包方便面和六百多个牛肉罐头一股脑的扔下去煮熟,热气让整个军营都充斥着香味,还从来没吃过这玩意儿的尼泊尔士兵们大快朵颐了起来,先搞定一碗喷香流油的手抓饭,然后吃上一饭盒泡面,最后再喝下一饭盒肉汤,吃的肚皮都鼓了起来,一个接一个的打着饱嗝。
杨天华再一次摸起了下巴:“连军营超市里的方便面都能变出来,嘿嘿,咱又有生意可以做了。”
欢呼声从军营一侧响起,兴奋的司祭部落士兵们在篝火的照耀下跳起了舞蹈,而手脚明显笨拙一点的尼泊尔士兵们则坐在一边鼓掌,低低的吟唱着家乡的歌谣。
而在这个热闹的晚上,断崖一号要塞中,第一次非洲总前指会议正式召开了。
杨天华、李剑、丁日辉、谷桐、高穆辉、陈朗、达利格特、苏尔亚围绕着一张圆桌坐了下来。
“大家好,我是李剑,目前负责部队情报工作、对外交涉、指挥战斗等工作。”
“大家好,我是丁日辉,目前负责部队训练和指导、部分军事指挥、军营建设指挥等工作。”
不同于两位职业军人的自我介绍简短,谷桐就风趣了不少。
“大家好,我是谷桐,目前负责给部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语言课培训,嘻嘻,按道理,你们都得叫我一声老师呢。”
“老师好,大家好,我是达利格特,嘿嘿,我是加强营的副营长,是神灵的一位忠诚战士,是司祭部落的曾经首领,是。。。。。。。”
等达利格特的一大堆自我介绍结束之后,苏尔亚开口了:“大家好,我是苏尔亚,是尼泊尔雇佣兵团的指挥官,现在是老板的部下。”
陈朗说:“我是陈朗,一个普通的管理学者。”
高穆辉说:“我是高穆辉,一个不普通的经济学家。”
众人哑然失笑。
杨天华说:“好了,下面进入本次会议的第一项议题,部队编制。”
几位军人显然来了精神,高穆辉和谷桐则兴趣索然,陈朗也摊开本子,准备记录。
高穆辉则低头继续为巨型企业构思。
杨天华说:“十一月份,我们将再次迎来一批新的兵员,和司祭部落的战士与尼泊尔战士不同,这是一批来自国内的退役军人。在乙种师补充完老兵兵员之后,还有一批从野战军退役一年以内的军人愿意来到非洲。”
丁日辉问:“有多少老兵?”
杨天华伸出五个手指。
丁日辉问:“五百人?”
杨天华摇摇头:“五千人。”
李剑颇有些惊讶:“这么多?”
杨天华点点头:“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批,说实话,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兵员会愿意来到非洲征战,而且听说国内老兵的报名十分踊跃,精挑细选了五遍之后居然还有五千多人的兵员,这个数字可够惊人的。”
事实上,杨天华还有一个理由没说,那就是未来将发生在八十年代中期的百万大裁军,他已经将这些资料写了下来,相信在那位老人的战略眼光中,这些兵员们一定可以更好的发光发热——不过并非在亚洲,而是在遥远的非洲。
杨天华说:“这样一来,我们手头上可就足足有一个师的兵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