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原来是孙老先生。在下有礼了,我请你过来是想问一句,我们做的饭,还算好吃吧?”林凡一边说,一边伸手递一杯热茶。
老人接过林凡递过来的茶,吹了吹热气,饮了口,点了点头:“我一个老村夫,当不起‘先生’两个字。
饭菜倒是好吃得很,老头儿替全村老小先谢过几位相公了。
可是这里的饭菜再好吃,也没有家乡的饭菜好吃啊!”
“这话在理。
出门一里,不如家里嘛!什么东西都是家里的好吃,再好的饭馆的手艺,都不及家里老娘、夫人的手艺不是。”
林凡赞同了一句,“不过话是这样说。。。。。。方才听老人家的话,似乎是从湖广那里过来的?湖广那边离这里少说也有一千里地,您老大老远的跑来做什么?”
“我们也不想来啊,可要是留在家里,就非得饿死不可了!不到万不得已,谁肯背井离乡?”孙老头叹息道。
“照老人家这么说,似乎湖广那边的灾情还不轻咯?”林凡问道。
孙老头又喝了口茶:“别的地方我是不知道,可我们那片几处州县,真叫一个颗粒无收啊!今年夏天就是一场大旱,老少爷们挑水、挖井,好不容易田里有了些收成;没成想菜花汛一到,竟将这几棵庄稼全都大水冲走了!
唉!真是千里泽国、饿殍遍野啊!要不是我们这里也是开化的地方,否则非闹出人吃人的惨案了!”
“你胡扯!”赵竑打断得有些粗暴,“我听你是在胡扯!要是寻常小灾我还相信,根本不可能有这么严重!还什么饿殍遍野,还什么人吃人?大宋朝锦绣河山,在你嘴巴里,都成了什么了!”
那老者倒是好脾气,打量了年轻的赵昀几遍:“这位相公,瞧装扮、听口音,大抵是临安城里的达官显贵吧?那您老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我们那边的官府已经下了严令,说是不准灾民外出逃荒乞食。
老头儿我也联络着几个相邻宿老,去州县里求过情。
可官府说了,今年新皇登基,正是风调雨顺、莺歌燕舞的时候,怎么能让饥民出去扫湖广官府的脸面?”
“所以说你这是在胡扯!既然官府不让你们出来逃荒,那又怎么会在这里遇到你们?”赵昀厉声喝问。
“唉!就连逃荒出来,都是投了门路的!”老人叹息道,“不是老头儿我夸口,我们孙家村向来尊师重道,村里的私塾,就是再穷都没停办过。
所以村里也考出去了几个当官为宦的。
都是这几个亲戚、子弟冒了风险,做了保人,否则我们老少爷们还不得饿死在村子里?”
“既然官府、朝廷里有当官的亲戚,你怎么不求他们开仓赈济呢?”赵昀又反问道,“各州各县都有义仓、常平仓,要是放粮出来,就算不能让你们吃饱了,至少不会饿死吧?”
“小相公这就有所不知了。朝廷、官府开仓放粮,又不是直接放到我们灾民手里,各级的官员、吏员都要过一遍手;过一遍手,就要少几颗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