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脱离战场。
炮战良久、各有损伤的郑芝龙所部,根本追不上,只能望着百余艘倭寇船只逃走。
中路崩盘,主帅后逃,这可苦了左翼包抄上去的本田龟男、右路包抄上去的井上太郎,以及大迂回、包抄攻击明军后部的伊藤斯文。
放跑了主帅,郑芝虎、郑成功、张煌言、施福、甘辉、李魁奇、杨六、钟斌八员大将和一众水师,就只有把气撒在本田龟男、井上太郎、伊藤斯文身上。
“调转船头,攻击贼船!”
“郑芝虎,随本帅攻左!”
“张将军、施将军,率军攻右。”
“甘将军、李将军、杨将军、钟将军,率军攻后。”
“唯一战术,猛轰、猛冲、猛撞,把所有贼将,全部击沉、撞沉。”
郑成功持刀大吼,手下亲兵,不停打出其余。
各路大军,立即行动起来。
郑芝虎的“虎啸号”,郑成功的“龙吟号”,虽为旗舰,却率先杀出,冲向井上太郎所部、以及井上太郎的“朝日号”。
张煌言的“苍龙号”、施福“怒蛟号”,向右杀出,冲向本田龟男所部、以及本田龟男的“金刚号”。
甘辉的“破浪号”、李魁奇的“乘风号”、杨六“闪电号”、钟斌“福威号”,则是向后杀出,冲向伊藤斯文所部、以及伊藤斯文的“雾岛号”。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两军遭遇,不能不打。
不得已,本田龟男、井上太郎、伊藤斯文只得硬着头皮,硬攻上去。
即使他们想逃,可也要打退明军,才能从容撤走。
此时不战而逃,就会被残忍追击。
更可气的是,他们啥也不懂、冲得太猛。此时想逃回去,还得明军同意。
这一仗,迟打早打的事,不可避免。
很快,敌我双方的六支大军,各自寻敌,又奋力厮杀在一起。
又是炮声隆隆、枪声惊乍,嘶吼声、哀嚎声、哭喊声、救命声、砍杀声。。。。。。乱成一片。
郑成功嫌炮轰、冲撞还不够快,立马命令:
“火船出击!”
大明火船,船体采用三层结构,覆盖生牛皮为防护。
船舱有隔火设计,舱内放置浸油茅草包、火药包、硫磺包、火器,甚至还有延时引燃装置。
可主动攻击,火攻可移动之船;或靠上敌军水寨、连锁船阵,自燃之后、引燃敌军水寨或大型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