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了手中的补给武器清单。
楚云飞揉了揉太阳穴。
西北制造总局的产能还是差了不少。
需要补给的作战部队可是一丁点都不少。
所以在二战区作战的部队,基本上都会找阎老西这个二战区司令长官索要物资和补给。
山城方面供给一部分,二战区供给一部分是当下的现状。
楚云飞所部弹药消耗量不少。
可总归是能够拿出实打实战果出来的。
其余的友军部队往往子弹、手榴弹、甚至是炮弹消耗了。
却拿不出对应的战果出来。
让楚云飞一时间也是颇为犹豫。
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提供相应的供给。
站在战区高级指挥官的角度思考。
优先补给自己所指挥的部队。
是效能最好的选择。
而二战区又没有消息证明作战部队的物资流入黑市。
证明弹药、炮弹、装备的消耗并非是贪腐问题。
而是纯粹因为自己菜。
这让楚云飞不免陷入思考。
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之下。
常瑞元针对性补给的策略或许是对的?
地方军的战斗力相较于中央军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杂牌军鲜有较好的战斗表现。
话虽然是这么讲。
可这里面也存在着一个问题。
中央军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补给。
最起码作战的时候人均子弹数量能达到十颗以上。
地方军往往装备、子弹不足。
指望他们在作战之中打出较好的表现本身也是悖论。
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关于各部队的补充情况,基本上是按照军政部的战力评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