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几人围坐在了一起。
而在他们的面前,则是轮训参谋们日常使用的战术沙盘。
在楚云飞的指挥之下。
怀来县城以北的那场反装甲作战战场情况。
很快便模拟了个七七八八。
代表着己方作战部队的棋子插在每一处阵地之上。
“如你们所见,其实这场以反装甲战术为基础的战斗,实质上仅仅只是因为准备的比较充分而已。”
楚云飞手中的指挥棒指了指岱岳车站的方向:“我们在后方核心阵地之前构筑了长达八公里的反坦克壕沟,并且将为数不多的反坦克火炮集中使用,确保日军的装甲部队无法撕开我们的防线。
“而一旦他们转换进攻方向,就会遭到我方迫击炮部队的炮击,虽然无法有效摧毁敌军装甲,但是可以较为迅速的清理他们伴随作战的日军步兵。”
“这种防御,我称之为梯次纵深与弹性收缩防御,建立在炮兵集群的基础之上以反坦克阵地为核心,以炮兵为主要杀敌手段,并且由我来进行实时的战术调整,以确保掌握战役的主动权。”
“所以才会勉强压制日军的进攻,才能够争取到围歼的机会。”
杜光亭等人其实什么都明白。
就是最后一句。
由楚云飞来进行实时的战术调整,以确保掌握战役的主动权。
这句话。
说实话,听起来还是十分迷惑的。
宁是怎么确保自己能够实时的战术调整的?
即便是楚云飞麾下的各个主力部队也没有奢侈到每个作战营都装备了一部无线电台的程度吧?
没给杜光亭等人思考这些的机会。
楚云飞接着便直接开口说道:“目前世界范围之内,装甲部队,机械化部队的运用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不管是德国人,还是苏联人都受制于目前的装备和技术发展。”
“只是对其打法和装备发展思路的视角进行推论。”
“肉眼可见的能够看到出一个共同点,那便是颇为依赖装甲的集中使用,以及制空权的掌握。”
“这两者之间是缺一不可的。”
“现在东欧战场上的战斗已经基本上接近尾声,随着苏联人的入侵波兰,这个国家基本上已经没有咯反抗的余地。”
“我们就以德国人的闪电战举例,闪电战,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在战斗打响之前进行充足的战术欺骗,使得敌军放松警惕,进攻之时,空地协同下的垂直打击。”
“德国人装备了大量的战机,能够掌握战场之上的制空权,并且可以通过战术轰炸精准的摧毁敌军的指挥节点和交通枢纽。”
“他们的装甲部队组成的矛头可以做到日均推进三十到五十公里,以至于出现了没有时间搭理俘虏的情况,而伴随进攻的大量摩托化步兵甚至会因为装甲部队的突击速度过快而出现脱节情况。”
五军系的一群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第五军虽然号称是第一个机械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