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以来,国民政府丢掉了二十五个主要城市,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物产精华地区。
农作物丰产区、以及工矿企业集中地相继落入日军值守。
粮食在内的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和收购受到极大打击。
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工矿企业虽然向后方转移了大部,但原材料供应短缺、生产设备陈旧以及技术工人的缺乏。
使得在39年左右这个时间点,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处于一个急剧萎缩的情况之下。
国民政府的税制之中,没有所得税。
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是海关。
但是沿海的上海、天津、青岛、广州、汕头、南通、宁波等重要沿海城市的沦陷。
国民政府实际上的财政收入,已经不足战前的一半。
常凯申虽然说过,只有要有云南、四川、贵州三个省份不丢。
就一定能够取得抗战的胜利。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没有考虑过支撑一场战争的到底需要多少钱。
他喜欢看数据,不代表他喜欢算数据。
国民政府里面喜欢算账、算数据的汪兆明,此时已经和日本人取得了联系,已经指望不上了。
至于国民政府的财政大权。
宋子文在任之时,尚且能够为了维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常凯申叫板,争取军费。
但他不懂得如何变出钱来,竭泽而渔便是对宋子文这个学院派所作所为的客观评价。
他的继任者其实也是一样。
孔祥熙上任之后,一味的迎合,虽然也确实做出了一些改变,但总体而言就是在釜底抽薪。
可常凯申还能用谁呢?
有水平的就那么几个,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国民政府除了这俩之外,甚至都找不出比他们强的。
真他妈操蛋。
常凯申看到孔祥熙放在他面前的报告,上面涵盖了中国军队的武器、弹药、飞机、油料等主要作战物资都需要进口。
国内这些承办官僚什么德行,常凯申心中是一清二楚。
国民政府的军火采购,一直都是黑幕重重。
德国的军火贸易就不说了,那玩意贵也是正常的,毕竟不是外汇结款。
可现如今都这个状况了。
孔祥熙带人采购回来的武器价格依旧如此的高昂。